圖片展示

漢坤律師事務所是中國領先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之一,專注於國內、國際間複雜的商業交易和爭議的解決。作為中國律師行業的領軍律所之一,漢坤尤其以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兼並和收購、境內外證券發行與上市、投資基金/資產管理、反壟斷/競爭法、銀行金融、飛機融資、外商直接投資、公司合規、私人財富管理、知識產權、爭議解決等板塊的法律服務著稱,連年被國際權威法律媒體評為亞太區頂級中國律所。

漢坤擁有超過700名專業人員,分布於中國幾個主要商業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海口、武漢和香港。漢坤的律師擁有優秀的學曆背景,具有長期服務境內外客戶和參與複雜跨境交易與爭議解決的豐富經驗。漢坤的工作語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韓文和德文等。

 

霸菱是一家環球投資管理公司,緻力尋找不同的投資機遇,並在公共和私募固定收益、房地產和專門的股票市場構建投資組合。作為美國萬通的子公司,我們具有充足的財務穩定性和靈活性,能夠采取高瞻遠矚的長遠發展策略。霸菱的業務版圖遍及全球,我們具有廣泛的視野,能夠真正與客戶合作,在北美、歐洲和亞太市場上把握投資機會。

 

遠毅資本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數字醫療技術領域的早期風險投資基金。遠毅資本深耕早期創業階段,在數字醫療的高效觸達、創新支付以及效率提升這三大基礎設施方面實現前瞻性布局,幫助惠及14億人口的中國醫療健康系統轉型升級、降本增效、提質控費。

目前,遠毅的人民幣、美元基金已投資超過50家企業,包括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商業模式的醫療器械和設備、移動醫療和服務、精準診斷以及醫療保險科技公司。截止目前,創始團隊累計投資管理規模超30億人民幣。


路博邁集團成立於1939年,為一家獨立經營且由員工持股的私人投資管理公司,主要業務為協助全球機構投資者、投資顧問與個人投資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資與多元資產、私募股權、房地產及對衝基金投資組合。路博邁的營運據點遍及全球25個國家,多元化的團隊雲集超過2,500位專家。在《養老金與投資》雜誌面向資金管理領域進行的“最佳雇主”調查中,公司連續八年排名第一或第二位(在員工人數1,000名以上的公司中)。2020年,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將路博邁評為“領導者”,以表彰其在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現,隻有不到1%的投資公司獲此殊榮。在2021年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的評估報告中,路博邁在ESG策略與盡責管理以及各類資產之ESG整合等項目獲得最高評分。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邁的資產管理規模為4,470億美元。

 

第一財經研究院是第一財經旗下的非營利獨立智庫研究機構, 上海市(首批)重點智庫,宗旨為“緻力於改善經濟政策/Committed to Improving Economic Policy”。智庫以全球化的國際視野,基於事實和數據的獨立研究和分析,提供創新的可實施政策方案和建議,以提高中國經濟政策的質量和透明度,並推動高效、公平、可持續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作為全球高端資源整合者和依托於強大媒體影響力的智庫機構,第一財經研究院推出年度旗艦報告、課題研究、決策谘詢、論壇研討會,以及指數和排名等系列產品。

 

自1987年創立以來,AVCJ一直是亞洲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活動信息的重要來源。亞洲交易行業也依賴AVCJ提供的深入專題、可靠數據、智能分析和市場領先的會議進行從業務招攬、盡職調查、融資到退出等各類日常業務。

如今,AVCJ提供的信息產品已從最初的《亞洲創業投資期刊》雜誌,逐漸擴大到旗艦周刊、每日電子通訊以及業界領先的數據庫和研究服務。

 

SALT和iConnections將在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舉辦盛大活動,屆時會邀請業內頂級投資、資管及企業界人士共襄盛舉。本次活動為期三天,時間定為今年11月14-16日。這不僅是過去十年來兩家機構共同在新加坡舉辦的第一場盛事,而且也標誌著SALT Asia亞洲投資大會自2012年及2013年之後重回亞洲。

SALT在全世界各地舉辦各類數字媒體和行業峰會,通過高端對話將資管、企業、資產配置及政策界的頂級專家群賢畢集、共譜華章。iConnection是一家專注於資本鏈接的平台公司,常年深耕投資管理界。

 

脆美全球好物是中國頂級時尚博主電商平台,成立於 2020 年 4 月,由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頂級美妝博主 IP :翠西 Tracey ,孵化的私域電商平台,旨在為以翠西 Tracey 的粉絲為核心並 精準輻射中國一二線城市的高淨值高知用戶和部分北美、歐洲和東南亞的海外用戶,為她們提供 同時符合美麗、健康和高性價比的美妝和生活方式產品。脆美全球好物以 Beauty with Power (美力同行)為核心價值觀,以讓健康與美為我們的目標用 戶賦能為目標,經過接近 2 年的迅猛發展,目前脆美全球好物已經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博主電商平台。

 

龍行棒咖啡Bon Café+是一個專注於可持續影響力投資推廣的咖啡社交平台。在以售賣緬甸“替代種植”咖啡豆為主的公益咖啡館基礎上,我們組織專業的知識分享和投資對接,展開持續有深度的實踐案例研究,並通過專業媒體進行大眾傳播,推動商業向善和可持續發展。

 

海南彙錦科技是一家主要從事節能環保燃料油技術應用與產品銷售的高科技企業,通過應用於汽油,柴油,船舶用油及航空用油等領域,實現燃油增效20%,綜合減排80%,降碳20%。在碳中和的目標下,彙錦科技助力國家打贏藍天保衛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及高質量發展。

公司非常關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尤其是性別平等和氣候行動。彙錦科技願與社會各界一起,提倡低碳出行和低碳生活,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推廣多元化與包容性文化,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

 

勵媖北京為勵媖中國的第一個城市級社區,一直緻於把勵媖的文化和理念向外傳播,為廣大女性以及全部職場人賦能,希望通過我們的活動、文章以及相關項目,全方位的提升大家的技能、領導⼒以及為大家打造一個可以盡情分享和學習的平台,幫助大家找到更多誌同道合的夥伴,擴展多元化人脈。Lean In Beijing(勵媖北京) 定期組織“領導力計劃”、“導師計劃”、“圈子活動”等不同類型的線下活動,每次活動規模從1 0⼈到1 0 0⼈不等。

 

CIC灼識谘詢

 

CIC灼識谘詢是一家服務於投融資領域的谘詢公司,為各行業公司赴資本市場上市及融資過程提供完備的行業谘詢和顧問服務,研究覆蓋200個細分領域,擁有超過3,000家企業的谘詢服務經驗。灼識向客戶提供與行業專家的溝通渠道,覆蓋全球超過35萬名行業專家,幫助客戶獲取行業信息和最新動向。

 

大搜車

大搜車是中國汽車流通領域領先的產業互聯網公司,是二手車行業市占率第一的SaaS及交易服務提供商

紫頂成立於2016年,是國內首家面向機構投資者的投票權管理服務機構。目前,我們已經覆蓋了超過800家中國上市公司,為合計管理規模超過20萬億美元的資管機構提供投票決策支持。我們為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提供助力,是中國投票谘詢行業“從0到1”的開拓者。

作為獨立的谘詢機構,紫頂協助機構股東積極地與公司溝通、專業地表達投資者訴求、審慎並堅定地做出投票決策,通過積極行使股東權利來實現責任投資的長期目標。我們期望能夠從股東投票的角度,促進中國上市公司的治理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PIMCO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固定收益投資管理公司。PIMCO於1971年在美國加州新港灘成立,為投資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資的總回報策略。在隨後的50餘年中,我們一直緻力於幫助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實現目標,無懼市況變幻。作為主動型投資者,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尋找機會,更要創造機會。因此,我們堅守使命: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投資回報、投資方案及服務。

CIC灼識谘詢是一家服務於投融資領域的谘詢公司,為各行業公司赴資本市場上市及融資過程提供完備的行業谘詢和顧問服務,研究覆蓋200個細分領域,擁有超過3,000家企業的谘詢服務經驗。灼識向客戶提供與行業專家的溝通渠道,覆蓋全球超過35萬名行業專家,幫助客戶獲取行業信息和最新動向。


勵媖上海於2014年6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是一個關注女性個人和職業發展的互助平台,旨在鼓勵在中國的女性通過與同伴互相分享與學習,挖掘和培養個人的潛力和領導力,追求個人定義的成功與幸福。鼓勵女性通過於同伴互相分享與學習,挖掘和培養個人的潛力和領導力,追求個人定義的成功與幸福。

AIMA的全稱是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另類投資管理協會。 AIMA 總部位於倫敦,亞太團隊分布於東京,香港,上海 新加坡和悉尼 。 AIMA 是另類投資行業的全球代表 擁有超過2,100 位企業會員,遍布超過全球 60 個國家 。 A IMA 的 基金 管理人 合計管理 對衝基金、私募信貸等另類策略資產 超過 2.5 萬億美元 截至202 2 年 12 月 31 日 。AIMA在諸如宣傳、政策和監管參與、教育計劃和最佳實踐指南等行業舉措領域展示領導力 提高媒體和公眾對於資產管理行業價值的進一步認知

圖片展示

她價值專欄之財經媒體篇:專訪高級財經記者Irene Zhou|連點成線,為世界公民

發表時間: 2023-03-09 08:00:00

作者: 她價值HerValue

瀏覽:

她價值社區專欄是一個專屬於社區成員的分享平台,會定期邀請金融行業的優秀專業人士為大家分享自身在金融行業的職業發展故事。本期分享為專欄的第二十三期。

特別提示: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為信息分享。




周艾琳Irene Zhou,第一財經高級記者,亦是HerValue指導委員會的負責人,在全球財經報道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尤其擅長國內外宏觀經濟以及中國大資管行業的報道,曾報道瑞士達沃斯論壇、IMF年會,並專訪諸多國際機構、頭部外資銀行、資管機構高管(包括IMF總裁拉加德、J.P. Morgan主席Jamie Dimon、MSCI董事長Henry Fernendaz、富達國際CEO Anne Richards、橋水創始人Ray Dalio),熟悉國內外資管機構的展業或者生存現狀,傳遞業界最真實聲音。


筆者記:整個專訪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個詞就是“見證和記錄”,Irene為我們講述了她作為一名財經記者,見證和記錄了外資進入中國不斷發展的曆程,同時關於過往經曆,正如Irene每一篇專業且深度的報道,沒有“心靈雞湯”,但“實踐型雞湯”可以來點——“興趣導向,不用懼怕用時間去等待,連點終將成線”。


^_^


能否請您簡單分享一下自己過往經曆(包括但不限於學習經曆、工作經曆等)?


我的外公是一名外科醫生,並且掌握多種語言,所以我從小就有一個語言學家的夢,後來就順著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了複旦翻譯系口譯專業,方向是國際金融領域的會議翻譯、同聲傳譯。
 
大家都知道的兩會“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新聞發布會的禦用翻譯張璐,當時我們口譯訓練的素材很多也都自於此,從那時起我就對新聞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財經政治領域。語言其實是一個交流溝通的工具,學一門外語時,思維一定也是要切換到國際化的模式,用一個更加包容的心態去看世界,求同存異,所謂“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 
 
我的第二學位是國際金融,同時後來也在港大攻讀了公司金融和投資管理研究生學位,進一步深入學習金融經濟類知識。此外,我也是上海CFA協會的誌願者。大學畢業後,我做了一段時間的同聲傳譯和交替傳譯的項目。隨後由於種種機緣巧合,在我的人生導師(Mentor)亦是學姐的啟發下,就轉型成為一名財經領域的記者。

我的財經媒體生涯始於國際財經報道,尤其是全球央行板塊,在職業生涯中,我有幸參與了瑞士達沃斯論壇、IMF春季年會、杭州G20峰會等大型國際論壇的報道,也采訪了很多全球的銀行家和歐美國家央行的一些官員,包括如J.P. Morgan的Jamie Dimon(詳見《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Jamie Dimon-JPMorgan Chase ’s Jamie Dimon Has a China Ambition(https://www.yicaiglobal.com/opinion/columnist/jpmorgan-chase--jamie-dimon-has-a-china-ambition-》);後續我覆蓋的領域也是從全球的宏觀政策、海外的股市,再到國內宏觀經濟、國內的資管行業、國內股債市場,我也見證著過去幾年中國A股、債券市場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BBGA等旗艦國際指數的進程。我也獨家專訪了MSCI董事長Henry Fernandez;早在2018年,我就開始覆蓋現在大家熱談的ESG投資,並親自參與撰寫了國內首個由財經媒體發布的ESG信披和ESG投資主題報告(詳見《第一財經2021年度ESG調研》:備戰ESG信披、把握責任投資新風口(https://m.yicai.com/news/101118058.html))。

 主筆ESG信披和ESG投資報告

最開始我學習語言的一個想法其實就是“to be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把自己當成一個世界公民,現在我依舊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扮演這種“bridge”的角色。



基於過往的經驗,您認為自身最關鍵的選擇是什麼?以及當初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最關鍵的選擇可能就是從口譯轉型成為一名財經記者,原來我隻是去翻譯別人的想法,後來進入財經記者行業,可以真正作為一個觀察者和講述者,表達國際資管機構還有海外投行在國內展業的一些困難,把這些最真實的現狀傳遞給國內外的讀者,這也讓我擁有了一個更廣闊的金融領域視野。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職業轉變就是,我原先覆蓋海外宏觀,後來有一個契機讓我轉為覆蓋國內大資管行業。雖然說沒有切換職業,但這仍是一個巨大的轉變,需要踏出當時看似“高大上”的國際財經報道領域的舒適圈。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種轉換成本其實沒有那麼高,反而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如今我定期與國內外的基金管理人進行專訪,追蹤覆蓋他們的投資策略,同時也會和投行、商業銀行、資管行業的高管去探討他們當前的國內戰略布局等。現在,可以說我是一個比較全面的金融行業的觀察者和記錄者。當年轉變時的確要從頭開始和機構建立聯系、去拓圈,但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踏出舒適圈、不斷拓圈的過程,需要靠時間積累。

策劃、主持資管圓桌中國資管2.0時代新起點國際機構掘金百萬大市場

 
在這過程中,我都是在選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領域。例如,剛入行時先從國際財經做起,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是要開夜車到三四點,淩晨兩三點聽美聯儲FOMC會議的直播,並及時覆蓋其內容,工作強度頗高。但在興趣的驅動下,我如饑似渴地學習,並不知疲累。所有事物剛開始的學習曲線是非常陡峭的,如你對此不感興趣,痛苦感便會加倍。事實上,工作生活平衡本就不存在,隻有當你把工作融入到生活,作為生活興趣的一部分,可能才能真正找到一個所謂的平衡。



基於您過往的經驗,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分享給大家?


第一,興趣為導師,connect the dots,不斷學習。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我們要持續去學習新領域的知識,而且需要通過自己在工作領域中的每一個環節去學習去積累,一步步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不同行業的一個共通點就是以興趣導向、不急於求成,正如Steve Jobs說的“connecting the dots and then it will become a line”,不停地用時間去堆積,確保大方向正確,就不用懼怕用時間去積累、去等待,也就是中國說的“韜光養晦”、“積沙成塔”。


第二,不要害怕去嚐試和轉型,往往嚐試的成本,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高,但如果不敢去嚐試,可能就一直停滯在過去的領域,可能失去會更大。同時人生是很長的,正如《百歲人生》這本書所說的,要進行長周期布局。但如果布局得太晚了,可能發現真的很難有勇氣去轉換職業、人生軌跡,所以每一步都要走對走好,且不怕去付出、嚐試。

第三,除了工作,生活中有一些其他興趣也非常重要。比如晚上八九點往往是倦怠期,但區別於同齡人、能夠跑贏的差異可能也產生在那段時間,我以前會用這段碎片時間去學粵語、日語、某些運動等,每天就抽出半個小時去積累一個新的興趣技能,碎片時間利用好了,就可以變成一個專業的技能,繼續破圈,而不是荒廢時間。


第四,年輕時(出了學校,尤其是工作後)多交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此外,導師(mentor)也至關重要。我進入財經媒體行業的契機其實是一位學姐的引薦,大家都要在大學或職場能夠找到一個導師,或許隻是幾句簡單點撥,就會讓你茅塞頓開。找到正確或合適自己的前行方向非常關鍵。


作為一名資深的媒體財經記者  ,能否請您簡單給我們分享一下你所理解的財經媒體與金融/資產管理行業的關系(包括但不限於財經媒體如何更好的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等)以及如何看待近年來新媒體崛起、自媒體並噴式的發展趨勢?



作為主流的傳統財經媒體人,我見證了外資一步步進入中國並不斷發展的過程記錄了他們在中國金融開放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並試圖推動中國的相關金融製度進一步與國際最佳實踐接軌;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專業的報道和訪談,向境外的投資者展現境內資管市場的一個真實的生態,彌補不對稱的信息差,也讓境內投資人了解外資金融資管機構的投資策略等。
 
2017年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因為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金融開放,原先不允許外資控股,但新一輪的金融開放允許證券、保險、金融行業51%的控股,包括如現在的高盛高華證券、瑞信證券、野村證券的外資持股能達到100%或獲得絕對控股權。作為一名財經記者,從2017年到現在我一直見證著新一輪的金融開放,我們當時的報道對象就廣泛地覆蓋了國內的外資投行、資管機構,定期的會與他們的高管做戰略層面的專訪,包括《專訪路博邁CEO劉頌:15年磨一劍,中國資管之路無捷徑(https://m.yicai.com/news/100530034.html)、《獨家|MSCI董事長:港交所A50期貨有戰略意義,擴大納入A股還需跨越三道坎(https://m.yicai.com/news/101156483.html)、《獨家專訪法巴中國CEO:利率期權等創新已準備就緒,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提速(https://m.yicai.com/news/100518283.html)、《專訪PIMCO環球固收CIO:美聯儲明年3月或暫停加息,但重啟寬鬆還很遠》(https://m.yicai.com/news/101595372.html)。
 
中國的金融市場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另一些重要裏程碑包括:全球主要債券指數——“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正式納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納入中國A股等。通過國際市場指數納入中國的契機,可以讓更多的國際投資人布局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占據了國際投資人跟蹤被動指數的很大一部分,如果布局新興市場的基金經理沒有布局中國,那麼在中國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這些基金經理的業績就有可能跑輸基準指數,所以基金經理就必須對中國市場進行布局,或至少進一步了解這一市場。此外,根據MSCI的研究,盡管中國目前已占全球經濟總量以及全球企業盈利產生地的16%,中國市場僅占全球市值加權指數的4%。這主要反映了兩大方面問題:欠發達資本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的自由流通股份通常較少;中國A股尚未全部納入全球指數中。未來,隨著納入比例越來越大,仍可能有更多國際資金流入。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專業的報道和訪談,向境外的投資者展現境內資管市場的一個真實的生態,同時也希望反映出外資在參與這一市場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波折”,並提出建議,讓中國市場進一步與“國際最佳實踐”接軌。
 
例如,2018年我們曾經對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黎誠恩(Anne Richards)做過一次獨家專訪(詳見《富達國際CEO對話第一財經:全球應合作應對疫情,仍積極申請中國公募牌照》),當時富達國際就表明了從私募轉公募的想法,發揮自己全球養老金投資的優勢。我們會發現富達國際作為一個非常長線的機構,從2018年至今一直堅持了5、6年之後,才開始真正進入公募基金行業,2022年12月9日,富達國際宣布,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 。在這5、6年的準備過程中,富達國際一直是讓基金經理去跑業績曲線,這也是為公募基金業務的開展做準備。當2023年年初富達國際宣布公募基金業務正式開業之時,中國的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也是揚帆起航,當基金規模和投資管理人資質達到一定要求後,外資公募也可以向國內投資者提供養老產品,或許這也是外資資管機構未來展業的方向之一,後續我們也會繼續對該方面進行覆蓋布局。
 
此外,還有一些另類投資人對中國市場也非常感興趣。比如全球“老網紅”橋水基金,它們在中國的全天候策略產品的業績良好,去年所有私募回撤都達到10%~20%的時候,仍保持了近5%的正回報,橋水基金作為一家外資私募在中國境內的市場規模短短幾年之內已超過200億元,幾乎超過了所有以基本面多頭策略為主的外資私募境內資產規模的總和,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真正表現優越的外資對國內投資者仍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我們當時也獨家采訪了橋水中國總經理、基金經理Joanna Sun Alpert(孫悅)(可參考《獨家 | 橋水中國:市場大幅波動,“全天候”策略如何穿越周期》(https://m.yicai.com/news/101616060.html))。
 
也有一些外資機構另辟蹊徑,比起在境內募資、發行布局境內市場的產品,它們選擇從境內募資並布局自己熟悉的海外市場,QDLP資質可以幫它們實現這一目標。這也是外資受益於中國財富管理需求井噴的途徑之一。
 
再說到自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改變,事實上自媒體在剛蓬勃興起時的確是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為自媒體的擠壓,我們也要不斷追趕它們的步伐,2013、2014年大家的生存狀態都是要做深度報道,晚上把報道發在報紙上,第二天見報就可以了,但後來我們也慢慢轉型為新媒體,全天候24小時循環播報、實時響應。
 
目前來看,大部分傳統媒體已實現成功轉型,同時我覺得主流媒體尤其是專業財經媒體的公信力其實更強了,因此總體來說,自媒體其實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可能現在真正具有專業性、堅持報道真相的傳統媒體地位還是提高了。另外其實我也會給新媒體號《秦朔朋友圈》寫專欄(如《北向資金今年淨流出超400億,出逃的外資在擔心什麼》、《華爾街“搬進”中國這幾年:外資過得如何?》,可能呈現形式和寫作手法略有差異,新媒體的文風可能更加活潑,但共同點都是專業,專業正是來自於我們對這個行業深入認知,這也包括要深入了解行業裏面的人究竟是在做什麼。


您為什麼願意加入她價值團隊共建她價值社區?


與她價值相識是因為葛音律師,最早我與葛音相識的契機也是因為我們的焦點之一都在於金融開放下的中國資管行業。當時我在做一篇關於上海如何建設成為國際資管中心的專訪,在機緣巧合之下,葛音當時恰好是我的采訪對象,2019年底的專訪至今仍曆曆在目(詳見《上海如何養成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聽資深律師詳解細節》(https://m.yicai.com/news/100521609.html)),之後我也一直和她交流外資資管的發展進程(詳見《(跨境資管系列訪談,視頻發布於漢坤律師事務所微信視頻號——Interview series on cross-border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and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liberalization. Videos are posted on Hankun Law’s WeChat Channel)》),碰撞思維、交流甚至吐槽行業的痛點難點。從她身上,我也看到了——獨立、自信且深耕專業領域的女性是閃閃發光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於,我們參與共建她價值社群是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和HerValue是一緻的,在這裏我們提倡女性獨立,girls help girls, girls empower girls。  

 



周艾琳之她價值分享:


To be a global citizen,成為一個世界公民。當前已進入一個全球化金融時代,我們要從整體思維上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人,深入了解世界各國製度的不同,了解衝突背後的原因,同時也就能更加包容,更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作者:Jiayue Ma,Jane Wu,Irene Zhou

翻譯:Julia Shen,Irene Zhou

編輯:她價值學識委員會



感謝大家閱讀有關周艾琳的故事!敬請期待她價值社區專欄下一期!



作者團隊:

馬佳悅 Jocelyn Ma

她價值學識委員會成員,一名不斷攀爬成長的小律師。


沈奕瑋 Julia Shen

她價值學識委員會成員,西北大學LLM在讀,還在金融與法律領域耕耘的小學生。


梁笑 Shirley Liang

她價值學識委員會成員,專業為法律和金融,一名跨境金融資管領域的練習生。








版權所有 © 她價值HerValue

Top
添加微信好友,詳細了解產品
使用企業微信
“掃一掃”加入群聊
複製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詳細了解產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