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是一名外科醫生,並且掌握多種語言,所以我從小就有一個語言學家的夢,後來就順著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了複旦翻譯系口譯專業,方向是國際金融領域的會議翻譯、同聲傳譯。大家都知道的兩會“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新聞發布會的禦用翻譯張璐,當時我們口譯訓練的素材很多也都自於此,從那時起我就對新聞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財經政治領域。語言其實是一個交流溝通的工具,學一門外語時,思維一定也是要切換到國際化的模式,用一個更加包容的心態去看世界,求同存異,所謂“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 我的第二學位是國際金融,同時後來也在港大攻讀了公司金融和投資管理研究生學位,進一步深入學習金融經濟類知識。此外,我也是上海CFA協會的誌願者。大學畢業後,我做了一段時間的同聲傳譯和交替傳譯的項目。隨後由於種種機緣巧合,在我的人生導師(Mentor)亦是學姐的啟發下,就轉型成為一名財經領域的記者。 我的財經媒體生涯始於國際財經報道,尤其是全球央行板塊,在職業生涯中,我有幸參與了瑞士達沃斯論壇、IMF春季年會、杭州G20峰會等大型國際論壇的報道,也采訪了很多全球的銀行家和歐美國家央行的一些官員,包括如J.P. Morgan的Jamie Dimon(詳見《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Jamie Dimon-JPMorgan Chase ’s Jamie Dimon Has a China Ambition(https://www.yicaiglobal.com/opinion/columnist/jpmorgan-chase--jamie-dimon-has-a-china-ambition-)》);後續我覆蓋的領域也是從全球的宏觀政策、海外的股市,再到國內宏觀經濟、國內的資管行業、國內股債市場,我也見證著過去幾年中國A股、債券市場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BBGA等旗艦國際指數的進程。我也獨家專訪了MSCI董事長Henry Fernandez;早在2018年,我就開始覆蓋現在大家熱談的ESG投資,並親自參與撰寫了國內首個由財經媒體發布的ESG信披和ESG投資主題報告(詳見《第一財經2021年度ESG調研》:備戰ESG信披、把握責任投資新風口(https://m.yicai.com/news/101118058.html))。
主筆ESG信披和ESG投資報告 最開始我學習語言的一個想法其實就是“to be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把自己當成一個世界公民,現在我依舊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扮演這種“bridge”的角色。
第一,興趣為導師,connect the dots,不斷學習。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我們要持續去學習新領域的知識,而且需要通過自己在工作領域中的每一個環節去學習去積累,一步步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不同行業的一個共通點就是以興趣導向、不急於求成,正如Steve Jobs說的“connecting the dots and then it will become a line”,不停地用時間去堆積,確保大方向正確,就不用懼怕用時間去積累、去等待,也就是中國說的“韜光養晦”、“積沙成塔”。
作為主流的傳統財經媒體人,我見證了外資一步步進入中國並不斷發展的過程,記錄了他們在中國金融開放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並試圖推動中國的相關金融製度進一步與國際最佳實踐接軌;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專業的報道和訪談,向境外的投資者展現境內資管市場的一個真實的生態,彌補不對稱的信息差,也讓境內投資人了解外資金融資管機構的投資策略等。2017年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因為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金融開放,原先不允許外資控股,但新一輪的金融開放允許證券、保險、金融行業51%的控股,包括如現在的高盛高華證券、瑞信證券、野村證券的外資持股能達到100%或獲得絕對控股權。作為一名財經記者,從2017年到現在我一直見證著新一輪的金融開放,我們當時的報道對象就廣泛地覆蓋了國內的外資投行、資管機構,定期的會與他們的高管做戰略層面的專訪,包括《專訪路博邁CEO劉頌:15年磨一劍,中國資管之路無捷徑》(https://m.yicai.com/news/100530034.html)、《獨家|MSCI董事長:港交所A50期貨有戰略意義,擴大納入A股還需跨越三道坎》(https://m.yicai.com/news/101156483.html)、《獨家專訪法巴中國CEO:利率期權等創新已準備就緒,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提速》(https://m.yicai.com/news/100518283.html)、《專訪PIMCO環球固收CIO:美聯儲明年3月或暫停加息,但重啟寬鬆還很遠》(https://m.yicai.com/news/101595372.html)。中國的金融市場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另一些重要裏程碑包括:全球主要債券指數——“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正式納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納入中國A股等。通過國際市場指數納入中國的契機,可以讓更多的國際投資人布局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占據了國際投資人跟蹤被動指數的很大一部分,如果布局新興市場的基金經理沒有布局中國,那麼在中國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這些基金經理的業績就有可能跑輸基準指數,所以基金經理就必須對中國市場進行布局,或至少進一步了解這一市場。此外,根據MSCI的研究,盡管中國目前已占全球經濟總量以及全球企業盈利產生地的16%,中國市場僅占全球市值加權指數的4%。這主要反映了兩大方面問題:欠發達資本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的自由流通股份通常較少;中國A股尚未全部納入全球指數中。未來,隨著納入比例越來越大,仍可能有更多國際資金流入。我們希望通過我們專業的報道和訪談,向境外的投資者展現境內資管市場的一個真實的生態,同時也希望反映出外資在參與這一市場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波折”,並提出建議,讓中國市場進一步與“國際最佳實踐”接軌。例如,2018年我們曾經對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黎誠恩(Anne Richards)做過一次獨家專訪(詳見《富達國際CEO對話第一財經:全球應合作應對疫情,仍積極申請中國公募牌照》),當時富達國際就表明了從私募轉公募的想法,發揮自己全球養老金投資的優勢。我們會發現富達國際作為一個非常長線的機構,從2018年至今一直堅持了5、6年之後,才開始真正進入公募基金行業,2022年12月9日,富達國際宣布,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 。在這5、6年的準備過程中,富達國際一直是讓基金經理去跑業績曲線,這也是為公募基金業務的開展做準備。當2023年年初富達國際宣布公募基金業務正式開業之時,中國的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也是揚帆起航,當基金規模和投資管理人資質達到一定要求後,外資公募也可以向國內投資者提供養老產品,或許這也是外資資管機構未來展業的方向之一,後續我們也會繼續對該方面進行覆蓋布局。此外,還有一些另類投資人對中國市場也非常感興趣。比如全球“老網紅”橋水基金,它們在中國的全天候策略產品的業績良好,去年所有私募回撤都達到10%~20%的時候,仍保持了近5%的正回報,橋水基金作為一家外資私募在中國境內的市場規模短短幾年之內已超過200億元,幾乎超過了所有以基本面多頭策略為主的外資私募境內資產規模的總和,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真正表現優越的外資對國內投資者仍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我們當時也獨家采訪了橋水中國總經理、基金經理Joanna Sun Alpert(孫悅)(可參考《獨家 | 橋水中國:市場大幅波動,“全天候”策略如何穿越周期》(https://m.yicai.com/news/101616060.html))。也有一些外資機構另辟蹊徑,比起在境內募資、發行布局境內市場的產品,它們選擇從境內募資並布局自己熟悉的海外市場,QDLP資質可以幫它們實現這一目標。這也是外資受益於中國財富管理需求井噴的途徑之一。再說到自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改變,事實上自媒體在剛蓬勃興起時的確是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為自媒體的擠壓,我們也要不斷追趕它們的步伐,2013、2014年大家的生存狀態都是要做深度報道,晚上把報道發在報紙上,第二天見報就可以了,但後來我們也慢慢轉型為新媒體,全天候24小時循環播報、實時響應。目前來看,大部分傳統媒體已實現成功轉型,同時我覺得主流媒體尤其是專業財經媒體的公信力其實更強了,因此總體來說,自媒體其實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可能現在真正具有專業性、堅持報道真相的傳統媒體地位還是提高了。另外其實我也會給新媒體號《秦朔朋友圈》寫專欄(如《北向資金今年淨流出超400億,出逃的外資在擔心什麼》、《華爾街“搬進”中國這幾年:外資過得如何?》,可能呈現形式和寫作手法略有差異,新媒體的文風可能更加活潑,但共同點都是專業,專業正是來自於我們對這個行業深入認知,這也包括要深入了解行業裏面的人究竟是在做什麼。
您為什麼願意加入她價值團隊共建她價值社區?
與她價值相識是因為葛音律師,最早我與葛音相識的契機也是因為我們的焦點之一都在於金融開放下的中國資管行業。當時我在做一篇關於上海如何建設成為國際資管中心的專訪,在機緣巧合之下,葛音當時恰好是我的采訪對象,2019年底的專訪至今仍曆曆在目(詳見《上海如何養成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聽資深律師詳解細節》(https://m.yicai.com/news/100521609.html)),之後我也一直和她交流外資資管的發展進程(詳見《(跨境資管系列訪談,視頻發布於漢坤律師事務所微信視頻號——Interview series on cross-border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and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liberalization. Videos are posted on Hankun Law’s WeChat Channel)》),碰撞思維、交流甚至吐槽行業的痛點難點。從她身上,我也看到了——獨立、自信且深耕專業領域的女性是閃閃發光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於,我們參與共建她價值社群是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和HerValue是一緻的,在這裏我們提倡女性獨立,girls help girls, girls empower girls。
周艾琳之她價值分享:
To be a global citizen,成為一個世界公民。當前已進入一個全球化金融時代,我們要從整體思維上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人,深入了解世界各國製度的不同,了解衝突背後的原因,同時也就能更加包容,更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