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坤律師事務所是中國領先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之一,專注於國內、國際間複雜的商業交易和爭議的解決。作為中國律師行業的領軍律所之一,漢坤尤其以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兼並和收購、境內外證券發行與上市、投資基金/資產管理、反壟斷/競爭法、銀行金融、飛機融資、外商直接投資、公司合規、私人財富管理、知識產權、爭議解決等板塊的法律服務著稱,連年被國際權威法律媒體評為亞太區頂級中國律所。
漢坤擁有超過700名專業人員,分布於中國幾個主要商業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海口、武漢和香港。漢坤的律師擁有優秀的學曆背景,具有長期服務境內外客戶和參與複雜跨境交易與爭議解決的豐富經驗。漢坤的工作語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韓文和德文等。
路博邁集團成立於1939年,為一家獨立經營且由員工持股的私人投資管理公司,主要業務為協助全球機構投資者、投資顧問與個人投資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資與多元資產、私募股權、房地產及對衝基金投資組合。路博邁的營運據點遍及全球25個國家,多元化的團隊雲集超過2,500位專家。在《養老金與投資》雜誌面向資金管理領域進行的“最佳雇主”調查中,公司連續八年排名第一或第二位(在員工人數1,000名以上的公司中)。2020年,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將路博邁評為“領導者”,以表彰其在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現,隻有不到1%的投資公司獲此殊榮。在2021年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的評估報告中,路博邁在ESG策略與盡責管理以及各類資產之ESG整合等項目獲得最高評分。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邁的資產管理規模為4,470億美元。
發表時間: 2022-10-08 00:00:00
作者: 她價值HerValue
瀏覽:
01
金融行業中的小百科,時代浪潮裏的淘金者
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
“除了信托以外,基本上我對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
一、走入平安
我在1990年來到陌生的深圳,一開始在市政府實習及短期工作,90年代的深圳,基本可以說是“荒土”,但也是“熱土”。我們現在會把那時候的深圳人稱為是“拓荒牛”,也就是代表早期闖深圳的無所畏懼的一幫人,某些方面,有點像早期在舊金山的淘金人。
90年代初,中國資本市場剛建立,一些企業開始在證券市場上市發行股票、發行債券和可轉債等,而我差不多直接參與了所有這些過程。1992年,我去了平安保險,在平安保險公司下屬的證券業務部開始一級市場的投資銀行業務,包括債券承銷、股票承銷以及上市公司的保薦;盡管我沒有直接做保險的業務,但是對保險資金的性質和使用方式,以及如何“理”保險資金的錢都比較了解,因此之後在保險公司內部,我又被選拔去做二級市場投資管理。之後,在平安證券擔任高管的期間,還兼管過投行部、研究部、資產管理以及研究部等前台業務部門。
二、出國深造
在30歲的時候,我選擇離開平安去加拿大念了一個MBA學位。
原因一是,當時中國還沒有完備的金融市場,我們過去所學的金融理論知識比較有限,即使當時我在中國的大學學習的還是比較前沿的計量經濟學,學習了經濟理論及模型預測等知識,但其實我對金融市場的認知都來自於實踐,因此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補充一下金融理論知識。
原因二是,我本科在武大的數學系學習,是在一個中法文化交流數學實驗班,所以我的一外是法語,研究生期間的一外也是用法語,我希望今後有機會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
三、回國以後
2004年初,我回國進了嘉實基金工作。剛加入嘉實的時候,其基金管理規模剛過100億,當2016年我離任嘉實基金副總的時候,其基金規模約八千億,所以我非常有幸經曆了嘉實基金一個不可思議的高速增長時期。2014年,我去到深圳,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創辦了金融科技公司金貝塔,2019年底後又有一年半的時間是在青島的光大理財工作。
四、回顧過往
回顧過往,我任職的企業包括民營公司、合資公司、央企以及全新的金融科技創業公司,但是共通之處在於,我幾乎都是在這些公司的初期加入的,到企業比較穩健經營後才離開。現在看自己這段經曆,還是覺得蠻lucky的,每一段職場經曆都給我帶來了一個很好的拓展事業以及鍛煉的機會,既豐富了我的工作履曆,也豐富了我的人生。”
您的職業生涯覆蓋了包括民企、央企、合資公司以及創業公司,路徑也是從一級投資銀行到二級市場投資,能否簡單描述一下不同企業文化的差異性以及一二級市場對人才軟硬實力的差異性?
“這些企業之間文化的差異性還是蠻大的,有些公司是鼓勵創新的,有些公司的體製屬性決定了注重風險防控,偏保守。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的文化也還是不一樣的。有的企業早期非常地積極創新,到了一定規模之後企業導向也會有所更迭,所以,還是要選擇一個和你自身匹配的平台和工作氛圍。
在能力要求方面,一級投行業務,需要比較強的體力以及綜合能力。我們當時不像現在分得那麼細,需要你能夠承擔整個所謂的“承銷團”的職能,前期階段,需要與律師、會計師、評估師、上市公司以及公司內部溝通,到定價階段,需要與交易所、證監會等監管機構溝通,最後輔導企業上市。整體來說,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具體包括溝通能力、組織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必要的財務分析能力和法律知識。這也是後來我還兼職做了三屆創業板發審委委員的原因之一,除了二級市場投資經驗外,更重要的是我之前在一級市場投行看了很多項目,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而二級市場投資業務,需要從業人員有比較紮實的財務分析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溝通能力。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大部分公司法律風險相對較小,所以更多的是關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經理,你需要比較不同金融產品的差異性,有效地管控資產組合的整體風險收益特征,同時這個過程也需要投資經理非常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後,二級市場投資管理也需要與投資者溝通,對於To B的基金經理而言,跟機構投資者溝通需要更理性,對於To C的基金經理則需要降維,深入淺出地表達。”
對年輕人的職業發展規劃有什麼建議嗎?
“其實,我真覺得不太需要做規劃,因為你無法規劃。譬如5年前,你跟一個高考畢業生說申請什麼大學的專業好找工作,但後來你發現待他畢業之後,這個專業可能都沒了。外部世界變化太快,我是學經濟預測的,但我不相信以我們有限的個人認知能夠準確預測出未來,所以我更強調是要有應對的能力,就如同打架,往往先出手的人是危險的,因為你需要提前預測對方會怎麼做,但應對的人隻要有足夠的技能就能很好的及時應對,正如我們常常說的‘技多不壓身’。這種應對技能其實也是‘反脆弱’的能力,‘反脆弱’的能力從哲學上來看,其實就是你要學會取舍,說服自己哪些事情是更加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說我們要預測市場,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從宏觀到微觀,但其實到最後你真的很難贏,即使你預測對了某個行業,但也有可能你出手的時間點不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太需要刻意去規劃,重要的是學會釋然,學會見招拆招。
無論是政治局勢還是經濟環境,當前都是一個高速變化的時代,唯一不變的是我們的人性,你需要訓練的是你的學習曲線,訓練你強大的內心。
另外,我們在做職業選擇除了看到所謂的當下的穩定性、收入之外,其實更多的時候要想想看它能否升級你的思維,能否開闊你的眼界以及能否跟誌同道合的人共事等,這些價值遠比工資本身要更重要。”
02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從業多年,您有覺得值得分享的高光時刻或是關鍵抉擇嗎?
金融行業,越是獲得榮譽的時候,越要如履薄冰
“其實我不覺得獲得商業化的獎項就是高光時刻。因為金融行業中,你越是在獲得榮譽的時候,越要如履薄冰。因為過去的業績越好不代表將來。人不可能一直都順風順水的。但是我認為在這麼多年的工作期間,我對我的職業都處在一個持續興奮的狀態。”
關於選擇,無所謂對錯
“我們從大學畢業出來,其實就會面臨著很多的選擇。這就像金融裏的二叉樹定價模型,每一個選擇點往下就是兩分法,走了這條路就不能走那條路。每條路上又有無數節點,用什麼樣的價值觀看待選擇的路,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點。
於我而言,我認為選擇本身是沒有什麼對錯的。例如,有的人排斥一些新的地方,因為覺得離開家沒有那麼舒服。我認為,未必勇敢、願意受苦的人才是主流價值上應當追隨的,每個人都可以有選擇個人的生活方式的自由。
現在回顧過去,關於關鍵抉擇,我倒是會覺得,90年代初當我獨自一人去到深圳,去到平安以及30歲時離開平安去加拿大念MBA對我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選擇。
● 90年代初,當我選擇獨自一人去到深圳平安時
90年代初,我研究生畢業時,碩士畢業生非常少,而且還是計劃分配,我作為優秀畢業生,其實有非常多且好的機會,包括到北京進部委,但我選擇獨身一人來到深圳找工作。其實現在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
人生就像投資,需要學會“配置”,你所選擇的“位置”就是你的能量場,會滋養你,給予你勇氣,然後去創新。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大家願意去一些新興的移民城市的原因。一些不太受束縛的人彙聚,一些不太受束縛的思想碰撞,大家很興奮地想要做出一些事來。
從我個人來說,其實想得比較簡單,就是想體驗一個豐富的人生,對於一片新土地,或許沒有別的地方舒適,但它有更多的機會,所以為什麼不去嚐試一下呢?
回過頭再說,當我不到25歲的時候,離開學校近三年,就被平安提為集團裏面最年輕的A類幹部。在那兩年的時間,我做投行業務確實比較拚,平安非常快地把我提拔出來。同時平安也照顧到了我懷孕生孩子的安排,讓我轉去做二級投資,不用經常出差,所以我還是非常感激平安,我也非常感激遇到的每個雇主,它們都盡所能給我機會去成長、去發展,而且也有很好的容錯機製。”
●30歲,當我選擇停下,離開平安前往加拿大念MBA時
當我30歲的時候停下來離開平安去加拿大念MBA的時候,確實是讓大家都很吃驚,說‘你30歲都不到,你做得那麼好,未來肯定一片光明,為什麼要離開?’但是其實我在那時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到國外我也生了第二個小孩,現在已經長到了21歲,我和我的先生都覺得這是我的人生中做的一個特別正確的選擇。此外,在工作的時候,我們每天都在趕進度做事情,如果能有一個調整自己去好好充電的機會,真的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經曆。
做選擇,是不能既要、又要、還要、也要的。經過太多糾結得出的結果可能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每一條路上都有每條路獨特的風景。所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按照priority排序,問自己在當下此刻,你最想要什麼,你想把自己放在什麼樣的“位置”,然後去做。
現在很多人用“白骨精”“女強人”這些詞來形容職場裏的女性。我覺得職業和生活上的選擇,其實是可以並行不悖的,就是你要有所取舍。像我當時可能舍棄掉了一些那個時點所獲得的發展機遇和財富,但是得到的是另外一段非常好的經曆,也是不可替代的。
您有過這麼多職業上的選擇,那麼在每次做選擇時,您是否有過猶豫?
“其實是沒有什麼猶豫的。因為每一次選擇都是我非常主動、非常開心地去選擇的。
我覺得人就是要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人再忙,也要靜下來跟自己的內心來進行對話,然後你的選擇便會自然而然地做出,非常冷靜,也不會讓身邊的人為你的選擇而感到擔心或焦慮。
我的先生,挺有意思的。當我們搬到青島後,他開始寫了一張單子,然後跟孩子說‘你看這麼多年來我跟著媽媽搬了20多次家,有的是國內國外地搬,有的是一個城市裏不同地方地搬。媽媽用她極其旺盛的精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麼精彩。’我們家的孩子聽到我換工作或者要搬家也都非常自然、配合,不會去抱怨或者緊張。
所以,當你自己想得足夠清楚,做事也足夠堅定,立好了自己的flag,身邊的人就會很信任你。其實非常多的人所感受到的外來的焦慮都是自己內心的映射。”
您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首先,盡可能地去提高自己的思維的能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在年輕的時候要盡可能豐富你的工具箱,所謂魯迅的拿來主義,就是你要多看看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別人好的東西我們需要學習和接納,同時心胸也要開闊,心胸越開闊,拿的才能盡可能的多,遇到問題,也就有十八般的就手武器,也就不慌了。
其次,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持續學習能力。當前我們非常幸運地處在信息化互聯網時代,中西方信息資源都是共享的,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驅動,你就能接觸到各種有效的信息資源,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好奇心和自我學習能力,並堅持下去。
最後,尋找自己的spark,主動開闊自己的視野。拿破侖·希爾在《思考緻富》裏提到,每個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智囊團,不僅是局限於自己的父母、同學、朋友和伴侶,更多的是古往今來的智慧,偉人思想所發出的電波一直都存在宇宙裏面,隻是你要找到接收它的頻道。所以有句話說,“當學生準備好的時候,老師就在你旁邊”,你要找到你這個領域裏最頂尖的spark,你的學習曲線才會更加陡峭,你也才能更加快速地成長。
戴京焦之她價值分享:
簡單、真實。遇事都簡單化,做真實的自己。
作者:她價值學識委員會
翻譯:她價值學識委員會
校對:Julia Shen
編輯:Sunshine Li
感謝大家閱讀有關戴京焦的故事!盡請期待她價值社區專欄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