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坤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专注于国内、国际间复杂的商业交易和争议的解决。作为中国律师行业的领军律所之一,汉坤尤其以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兼并和收购、境内外证券发行与上市、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反垄断/竞争法、银行金融、飞机融资、外商直接投资、公司合规、私人财富管理、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板块的法律服务著称,连年被国际权威法律媒体评为亚太区顶级中国律所。
汉坤拥有超过700名专业人员,分布于中国几个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海口、武汉和香港。汉坤的律师拥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具有长期服务境内外客户和参与复杂跨境交易与争议解决的丰富经验。汉坤的工作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和德文等。
路博迈集团成立于1939年,为一家独立经营且由员工持股的私人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业务为协助全球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与个人投资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资与多元资产、私募股权、房地产及对冲基金投资组合。路博迈的营运据点遍及全球25个国家,多元化的团队云集超过2,500位专家。在《养老金与投资》杂志面向资金管理领域进行的“最佳雇主”调查中,公司连续八年排名第一或第二位(在员工人数1,000名以上的公司中)。2020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将路博迈评为“领导者”,以表彰其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现,只有不到1%的投资公司获此殊荣。在2021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评估报告中,路博迈在ESG策略与尽责管理以及各类资产之ESG整合等项目获得最高评分。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迈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470亿美元。
发表时间: 2022-12-01 00:00:00
作者: 她价值HerValue
浏览:
Mitch: 美国通胀前景严峻,
鲍威尔面临的挑战远超沃尔克
Mitch
今年以来,市场似乎在自我麻痹地推崇一种观点——全球通胀即将见顶,美联储的鹰派立场也即将转向。这也解释了,为何7-8月时美国通胀仍超9%,交易者就已经开始为明年降息定价。整个10月,市场更沉浸在“美联储暂停”(Fed Pause)的气氛之中。
然而, 11月的FOMC会议显示,虽然加息进程或放缓,但鲍威尔暗示终极利率将更高。尽管而后公布的10月CPI数据不及预期,这推动美股反弹,但Mitch对通胀形势看法偏于悲观。在他看来,鲍威尔面临的挑战远超原美联储主席沃尔克(Paul Volcker)。
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克以惩罚性的加息成功地压制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率,鲍威尔显然将沃尔克奉为“英雄”,并正在采取类似的措施。
在Mitch看来,和现在的区别是,但沃尔克在任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OPEC价格冲击已经过去近十年,已经拉动了近十年的油气田投资。例如北海油田当时被开发,在美国和加拿大开发和扩建了许多油田。在这一基础上,沃尔克的激进加息扼杀了经济中对利率敏感的部分,这将经济拖入衰退。衰退导致油价暴跌,同时石油供应的大幅增加(助推了油价下跌)。
但如今,我们面对的是多年的原油投资不足,以及西方开始对俄罗斯原油禁运。除了油价,助力沃尔克成功的还有第二重“东风”。
1980年代,里根总统通过强硬手段平息罢工,使得工会的势力在之后一段时间内被削弱,工资水平也不再与通胀率挂钩。但如今,工会化势头再度强化,每当一个重要的行业,比如铁路工人或洛杉矶港口的码头工人罢工,白宫往往会与劳工签署协议,工人将获得更高的薪水。
可见,如今紧张的劳动力市场和有利于劳动力而非资本的政治环境,叠加紧俏的大宗商品市场(无论是铜或锂等),这些都构成了通胀的上行动能,这与沃尔克当年面对的环境截然不同。
此外,在过去30年的大缓和时期,低通胀世界建立在三大支柱上——首先,廉价移民劳动力使美国服务行业工资水平停滞;在工资止步不前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廉价产品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工业提供动力。这一切已经奏效了几十年,也让发达国家能够大肆QE印钞,却也无需担忧通胀。直到本土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破坏了低通胀世界的稳定。
更关键的在于,如今清洁能源革命引发的“超级大宗商品周期”也对价格构成上行风险。
在Mitch看来,鲍威尔的任务可以说是相当无望的。目前面临的情况并不是相对于供应有太多的需求,而是供应端突然变的很随机(stochastic)或不稳定。但鲍威尔仍将尽其所能,直到工作完成,即直到通胀达到2%的目标,而且不是未来十年平均通胀达到2%,是尽快达到2%。央行公信力之所以存在,是因沃尔克当年的成就。面对这份政治遗产,如果现在的央行家无法110%兑现你向市场所承诺的目标,挽回声誉可能要花上未来一代人的时间。
高盛目前认为,12月美联储将加息50个基点(BP),明年的前三次会议也分别加息25BP,终极利率将来到5%-5.25%。在Mitch看来,如果通胀真的失控,不排除利率会高于这一水平,目前仍需要密切监测物价走势和就业形势。
基于这种判断,Mitch认为美股的前景并非那么乐观。就好比1930年代和1970年代的大滞胀时期,美股在长达近10年的时间内都维持在区间震荡的形态。
Kevin:中低增速时代对大类资产配置构成挑战
Kevin
疫情过后,在全球央行大放水和地缘风波之下,欧美经济体纷纷面临40年高位的通胀,Kevin认为目前全球环境仍在继续恶化。
英国10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1%,涨幅达到198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同比上涨16.4,涨幅达到1977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区 10 月 CPI 年率终值录得 10.6%,为纪录以来新高;加拿大 10 月 CPI 同比 6.9%。
虽然近期美国按揭贷款利率下跌至 6.61%,这一水平为美国按揭贷款两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和上周的 7.08% 相比,降幅为 41 年来最大。但市场分析认为,美国按揭贷款利率仍有可能在年内反弹至 7% 以上。此外,亚马逊在11月开始在企业和技术部门裁员约 1 万人,这将是该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亚马逊的裁员是美国互联网科技业的一个缩影,既有对当下成长现状的迅速反应,也有对未来悲观预期的未雨绸缪。
就中国而言,今年中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中美利差倒挂的幅度不断加深,这也导致人民币一度贬值到7.3附近(目前回到7.1区间)。Kevin提及,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近10%,幅度远低于欧元及韩元、日元等亚洲货币。目前CFETS一篮子货币报102左右,与年初基本持平,也体现了人民币对主要贸易国货币并没有出现明显贬值,主要贬值由美元走强造成。
Kevin认为,1年期货币市场利差与美元/人民币汇率相关性较强。11月初时利差为2008年以来的高位,或许指向更高的美元/人民币汇率汇率,即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
在Kevin看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四大挑战主要在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房地产行业硬着陆风险,外部环境的变化,人口基数迎来拐点。
这也对大类资产配置构成挑战。他表示,伴随着国内市场各项发展红利的逐渐消退,经济发展必然进入一个相对长期的中低增速时代。
借鉴其它经济体的过往经验,在人口出生放缓甚至负增长,以及没有重大创新性技术激发有效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市场的无风险利率通常较长时期保持相对低的水平,亦即较低平均资本回报率。
过去几年,很多行业的发展逻辑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此引发的结构性调整以及信用风险释放尚未完全结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逐渐为市场所消化。
赵燕京:“新时代”下的A股投资逻辑
赵燕京
转视A股,今年市场在疫情反复、房地产逆风、美联储加息等因素下持续下挫,风格快速切换。10月16日,二十大报告正式发布,中国进入“新时代”。这究竟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市场投资机遇?
以下为赵燕京的演讲原文:
在资本市场,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活久见”。2020年,在面临疫情和油价的双重“夹击”,巴菲特曾表示,目前疫情可能处于最坏的阶段,所有因素对美国股市来说可谓是“祸不单行”,但“这应该不会比1987年10月的股灾更可怕”。说这话时,89岁的巴菲特刚经历过“黑色星期一”,见识了有生以来美股的第二次“熔断”。不过他怎么都想不到,接下来10天内,美股又3次触发熔断,几近“疯狂”。
以上证综指为例,本轮股市的调整是从2019年的开始的,2019年A股牛市已是初见雏形,可能2018年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019年底,中国股市已经有了一波牛市的迹象,但是新冠疫情打断了节奏,2019年11月医药研究员就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大家要非常小心。”那时候开始,大家就开始买医药股了。2020年2月3日,股市全线暴跌留下跳空低开大缺口,当天跳空低开的开盘点是当天最低点,但是大概10个交易日就收回来了,后续就出现了2020年和2021年两波牛市,所以上一波牛市被定义为2019、2020和2021这三年,而A股历史上的牛市从未超过三年,有人或许会问历史会否重演?2022年历史的确重演了。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投资者大致分为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金融行为学三个流派,其中技术分析派有三大假设:一是市场走势反应一切信息;二是历史会重演;三是股市是有惯性的,趋势一旦形成,只有强力才能打断。
本轮调整是从2021年12月中旬开始的,准确的是说2021年12月13日建立了一个大顶,后续开始阴跌,快速下跌是2022年2月开始的,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2021年11月,美联储宣布缩表,但真正加息的时点是2022年3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在2022年3月16日召开专题会议,这就是A股的“政策底”。但是突发事件又至,2022年3月28日上海封控,市场继续探底,2022年4月27日A股触底反弹,大家见到了“市场底”。反弹到了7月初,利空再次打断了上涨,这次关键点是各地断贷,保交楼成为焦点,市场选择往下走,后续曾经出现过小波反弹,但又在2022年9月13人掉头向下,原因是那天爆出了美国8月的通胀数据,其实8月CPI没有超预期,真正超预期的是核心CPI,即是剔除了能源和粮食的通胀数据,因此多头彻底放弃抵抗。
从去年12月到现在出现的最大风险点就是不确定性,整体总结来看主要存在四个风险点,两个在国外,两个在国内。国外的两个风险点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和俄乌冲突,国内的两个风险点就新冠疫情和房地产。10月,中国二十大顺利召开。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凌晨,美联储会议决定,连续第四次加息75BP,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升至3.75%到4%,预计下次加息或许是50BP。
大家或许还会问我说“为什么如此乐观?”,有句话是“悲观的人不犯错,但乐观的人才能挣大钱”。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南美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都可能造成大洋对岸的一个飓风。但是本轮重要会议后,我们就看到了确定性,投资还是应该跟着政策走,政策是指导经济生活的,看看二十大报告的8个关注点,我们只要顺着做就可以了。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以来,公募基金和外资似乎在大幅降低对权重白酒股的仓位。这在未来是否会影响食品饮料板块的投资逻辑?年底也恰逢公募基金业绩考核,基金会否抛出白酒龙头,而去布局其他板块来博取收益,例如10月以来被各界看好的医药板块?
此前公募基金确实在抛白酒,同时我也遇到了一些有基金配置需求的机构客户,他们要求基金投资组合里一只白酒股都不能有,抛压近期因为悲观情绪而被放大。
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短期行为,白酒被看空的几个原因:一是微观层面,四季度经销商手里拿了很多存货,这样经销商就不从厂家进货了;二是疫情反复,白酒没有消费场景;三是传言以后官员不允许喝酒了,不仅仅说是不允许喝高档酒,而是任何场合都不允许喝酒。但我个人觉得,这三个原因站不住脚,这些反应了市场的过度悲观,具体体现为南向资金的抛售。
从存量上看,目前A股基金依然是在重仓白酒和新能源,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连续减持茅台2年后的资本集团又开始买回茅台了。未来怎么看待基金抱团?对于白酒还是要积极点。如果说个人投资者手中有高端白酒股票,虽然现在跌了很多,但如果耐心持有,可能输了时间但不输钱。
同时在三季度的时候,整个行业一致性的在曾持医药和电子行业,虽然还有交通和房地产,但这两个行业整体分歧比较大。现在大家对医药股也已经完全改观了,十九大提的还是“中西医结合”,但二十大已经不再提西医了,专注发挥中医的作用,所以这段时间部分中医品种涨的比较多,大家看某些个股已经创新高,但我认为还是要谨慎一些,因为传统中药的想象空间没有那么大,存量有限。此外,我们也看好高端医疗设备,它存在进口替代的概念。
作者:Irene Zhou
排版:Sunshine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