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坤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专注于国内、国际间复杂的商业交易和争议的解决。作为中国律师行业的领军律所之一,汉坤尤其以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兼并和收购、境内外证券发行与上市、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反垄断/竞争法、银行金融、飞机融资、外商直接投资、公司合规、私人财富管理、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板块的法律服务著称,连年被国际权威法律媒体评为亚太区顶级中国律所。
汉坤拥有超过700名专业人员,分布于中国几个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海口、武汉和香港。汉坤的律师拥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具有长期服务境内外客户和参与复杂跨境交易与争议解决的丰富经验。汉坤的工作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和德文等。
路博迈集团成立于1939年,为一家独立经营且由员工持股的私人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业务为协助全球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与个人投资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资与多元资产、私募股权、房地产及对冲基金投资组合。路博迈的营运据点遍及全球25个国家,多元化的团队云集超过2,500位专家。在《养老金与投资》杂志面向资金管理领域进行的“最佳雇主”调查中,公司连续八年排名第一或第二位(在员工人数1,000名以上的公司中)。2020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将路博迈评为“领导者”,以表彰其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现,只有不到1%的投资公司获此殊荣。在2021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评估报告中,路博迈在ESG策略与尽责管理以及各类资产之ESG整合等项目获得最高评分。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迈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470亿美元。
发表时间: 2022-11-08 08:00:00
作者: 她价值HerValue
浏览:
01
深耕一个行业,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并对未来保持期许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工作内容?
目前我任职于国泰君安期货的跨境业务条线,“跨境”顾名思义,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过去几年我们更多的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趋势,外资机构关注到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走进来”中国市场。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境内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管理人,它们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吸引海外长线资金,这就是“走出去”。
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国内的期货行业,期货公司最基本的一项服务是经纪业务,市场参与者想要交易衍生品市场,是无法在期货交易所直接做交易的,而是要在期货公司的协助下参与(系统连接、结算、研究等),而期货公司就承担了这样的经纪商角色。当然,随着行业的发展,期货公司业务也日臻完善丰富,发展出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
作为跨境业务的开发者,需要承担沟通境内外市场的职能,很多境外投资机构对境内市场不了解,比如海外机构尽调时,一定会问“我们的资金安全如何保证?”、“如果存管银行倒闭了怎么办?”。也许对我们来说,无法想象国有银行如果倒闭了该怎么办,国内机构也鲜少问这样的问题。但了解了海外金融市场2008经历过的金融危机,这样的顾虑和问题似乎就变得可以理解了,这就是市场环境所带来的文化差异。作为前台业务人员,就需要与海外机构沟通,主动向他们迈进,充分了解两个市场的差异性,理解他们的顾虑、解答他们的疑惑、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市场,同时挖掘有潜在客户的需求,并让对方信任我所在的机构、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他们进入一片陌生市场的可靠伙伴。
同时,在从事跨境业务工作时,海外机构的很多需求是没有现成解决方案可参考的,比如交易规则、系统方案、业务/市场拓展,各个环节都难免存在水土不服,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内部的科普、沟通和协调,同时和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协作进步,有时甚至要与监管部门交流和推动。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进入当前这个行业?
我2019年进入金融行业,算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分水岭。无论是从教育背景,还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其实都与金融行业完全不相关,在此之前也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我本科专业是语言,研究生及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都是同声传译。
进入国泰君安期货算是机缘巧合,当时为公司做过一次口译,恰逢公司在国际业务上发力,遇到这样一个意料之外的工作邀请,我选择了接受全新的挑战。当时的想法是,自己以口译身份参与见证过各个行业的重要会议,也一直听、说很多行业前沿的声音和趋势,但当会议结束,这一切好像就与自己无关了。我想深入一个行业,甚至参与、推动其最新趋势,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当时做了这么大跨度的转变吧。
你觉的从事当前的职业需要哪些必备的技能?
我觉得“技能”这个词非常准确,如果是需要什么“要求”,可能意味着金融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等,而这些初入行业的我恰恰都没有。但我认为从事任何行业的工作,都需要一些共性的技能,这些技能是能够让你“走遍天下都不怕的”。
我个人觉得我进入金融行业的敲门砖,是我的技能——沟通能力(包括但不仅是语言能力)。从事跨境业务,由于境内外市场的种种差异,更加需要一个“沟通者”的角色,沟通并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要通过深入了解海外市场及背景,透过海外客户看似“奇怪”的问题和需求,看到背后的“意图”。了解意图后,如何解决、解决方案落实到什么程度,也需要我们具备有效的沟通或协调能力。在巨大的差异面前,如果所有人习惯性地站在各自原来立场上,大多数时候我们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接受”、“做不了”,这种情况下,作为沟通者,就需要我们了解双方的立场和原则底线,换位思考,寻求折中方案,并引导双方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这样的沟通能力是普适的,从宏观到微观、从机构到个人都适用。
除了沟通能力,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究竟是什么?还是回到前面的案例,面对海内外市场的巨大差异,如果客户提出一个行业内无先例的需求,没有现成解决方案,我们要怎么办?是否有勇敢尝试的魄力?是否有庖丁解牛拆解需求的专业能力?能够整合到哪些内外部资源分别解决需求的哪些方面?当前无法解决但长远来看应当解决的问题,应当如何推动行业进步的边界?
当然,有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底气,也需要有扎根行业的定力。自入行以来,我发现自己每年都有新的收获,比如说第一年,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无论是金融和期货本身,还是对接量化基金所需要的IT知识;第二年,我从偏中台的角色又向前走了一步,学会了独立开展业务,运用专业知识提供解决方案,解决外资个性化需求并达成合作意向;到了第三年,我开始学习管理技能,组建和管理自己的团队。在市场化的环境下,我们一定会持续遇到很多工作机会的offer,但我个人更倾向于深耕一个行业,尤其是各方面技能养成之初,认真的做好一件事,我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02
“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想到了就去尝试、去落实。”
在职业发展中有什么高光时刻?
与其说是高光时刻,说是我自己比较有成就感的一个经历更为贴切:那就是筹备一档线上英文访谈节目——“Link China With GTJA”。
这档节目起源于疫情时期,我2019年进入国泰君安,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当时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居家办公的那段时间,我开始思考,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如何拓展业务、展业的新形态会是如何。当时我就觉得我们应该通过线上逆势走出去,于是脑海中出现了筹划一档直播节目的想法,包括栏目定位、受众群体和话题设置等。
很快,大家开始回归现场办公,我和不同部门的同事聊我的想法,几个人背着三脚架、定场地、邀请同事客串、拍demo、做后期……随着疫情相对常态化后,工作节奏再次回归正轨,留给节目的时间和精力被严重压缩,就当我觉得节目快要夭折时,我的直属领导启发了我,她建议我将节目以项目形式向公司呈现和申报,融入公司品牌宣传,争取公司的资源和支持。就这样,节目终于逐渐步入正轨,开始慢慢产生效应。
节目上线以来,邀请了包括海外交易所、行业协会、律所、银行和外资机构等的参与,也获得了比较不错的关注,未来也会在更多平台上进行推广。
能否简单分享一下关于制作这个节目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跳出盒子创新。无论大环境如何,有多少不确定性和困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宝贵的。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想到了就去尝试、去落实。
其次,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团队合作,要学会争取资源,但前提是,要让他人看到这个东西的价值,而往往在此之前,你必须咬牙坚持。不要因为一件事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就畏难不去尝试,落实你的想法,展现它的价值,吸引和争取资源,我想这也是一个做事的方法或逻辑。
从您过往的经历来看,有没有什么经验想分享给大家?
首先,勇气和自信很重要,当然二者来源于硬核技能给予我们的底气,比如你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这些技能在任何行业、任何岗位上都用得到。当然也要持续去打磨这些技能,一通百通,才能适应各种环境。
其次,勇气和自信的前提是务必做好尽调,这一点至关重要。其实很多人害怕改变,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好奇心,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不清楚。当我获得当前公司offer时,我也与很多朋友和前辈沟通过的,但后来当我进入了这个行业之后,我会发现,很多应届生可能会去面各种不同的岗位,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买方和卖方等,但他其实并没有真的非常了解某个行业,行业选择对未来个人的职业发展真的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外部世界快速变化,需要你更好地了解行业并提前做好预判,我知道很难,但你一定要去做。
最后,了解自己的天赋所在,客观地评价自己。有些人是技术强者,有些人是沟通天才,每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这与性格有关,也可能和生活经验相关。在我进入公司前,有一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邀请我以COO的身份加入。我当时有些纠结,我本身非常看好人工智能这个行业,初创企业的成长性也非常好,但我最终没有接受那份offer,因为初创公司需要的是多面手,对我的期望是从市场营销到公共关系面面俱到,而当时的我工作时间有限,从事的也是相对偏技术型的译员工作,在缺乏成熟体系或指导的情况下会很难胜任。而我选择现在这份工作,是因为公司平台很大,意味着一开始我可以从我擅长和喜欢的角色入手(翻译和沟通协调),发挥学习能力养成成熟的方式方法和流程,从这个小的点切入,形成自己的体系,不断进阶。
任晓雨之她价值分享:
“变化”成为当下主题,循规蹈矩做事已无法适应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环境,也倒逼我们持续学习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所谓“危机”,既是危险,也蕴藏机会,我个人对未来充满期许。随着一些领域的消失,一些行业的衰退,我相信会催生出新的机遇,我也非常拭目以待。在此过程中,信息至关重要,保持关注,有效吸收和思考,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相信大家能把握适合自己的机遇。
作者:她价值学识委员会
翻译:她价值学识委员会
校对:Julia Shen
编辑:Sunshine Li
感谢大家阅读有关任晓雨的故事!尽请期待她价值社区专栏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