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坤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专注于国内、国际间复杂的商业交易和争议的解决。作为中国律师行业的领军律所之一,汉坤尤其以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兼并和收购、境内外证券发行与上市、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反垄断/竞争法、银行金融、飞机融资、外商直接投资、公司合规、私人财富管理、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板块的法律服务著称,连年被国际权威法律媒体评为亚太区顶级中国律所。
汉坤拥有超过700名专业人员,分布于中国几个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海口、武汉和香港。汉坤的律师拥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具有长期服务境内外客户和参与复杂跨境交易与争议解决的丰富经验。汉坤的工作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和德文等。
路博迈集团成立于1939年,为一家独立经营且由员工持股的私人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业务为协助全球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与个人投资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资与多元资产、私募股权、房地产及对冲基金投资组合。路博迈的营运据点遍及全球25个国家,多元化的团队云集超过2,500位专家。在《养老金与投资》杂志面向资金管理领域进行的“最佳雇主”调查中,公司连续八年排名第一或第二位(在员工人数1,000名以上的公司中)。2020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将路博迈评为“领导者”,以表彰其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现,只有不到1%的投资公司获此殊荣。在2021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评估报告中,路博迈在ESG策略与尽责管理以及各类资产之ESG整合等项目获得最高评分。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迈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470亿美元。
发表时间: 2022-10-08 00:00:00
作者: 她价值HerValue
浏览:
01
金融行业中的小百科,时代浪潮里的淘金者
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除了信托以外,基本上我对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
一、走入平安
我在1990年来到陌生的深圳,一开始在市政府实习及短期工作,90年代的深圳,基本可以说是“荒土”,但也是“热土”。我们现在会把那时候的深圳人称为是“拓荒牛”,也就是代表早期闯深圳的无所畏惧的一帮人,某些方面,有点像早期在旧金山的淘金人。
90年代初,中国资本市场刚建立,一些企业开始在证券市场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和可转债等,而我差不多直接参与了所有这些过程。1992年,我去了平安保险,在平安保险公司下属的证券业务部开始一级市场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债券承销、股票承销以及上市公司的保荐;尽管我没有直接做保险的业务,但是对保险资金的性质和使用方式,以及如何“理”保险资金的钱都比较了解,因此之后在保险公司内部,我又被选拔去做二级市场投资管理。之后,在平安证券担任高管的期间,还兼管过投行部、研究部、资产管理以及研究部等前台业务部门。
二、出国深造
在30岁的时候,我选择离开平安去加拿大念了一个MBA学位。
原因一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完备的金融市场,我们过去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比较有限,即使当时我在中国的大学学习的还是比较前沿的计量经济学,学习了经济理论及模型预测等知识,但其实我对金融市场的认知都来自于实践,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补充一下金融理论知识。
原因二是,我本科在武大的数学系学习,是在一个中法文化交流数学实验班,所以我的一外是法语,研究生期间的一外也是用法语,我希望今后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
三、回国以后
2004年初,我回国进了嘉实基金工作。刚加入嘉实的时候,其基金管理规模刚过100亿,当2016年我离任嘉实基金副总的时候,其基金规模约八千亿,所以我非常有幸经历了嘉实基金一个不可思议的高速增长时期。2014年,我去到深圳,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创办了金融科技公司金贝塔,2019年底后又有一年半的时间是在青岛的光大理财工作。
四、回顾过往
回顾过往,我任职的企业包括民营公司、合资公司、央企以及全新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但是共通之处在于,我几乎都是在这些公司的初期加入的,到企业比较稳健经营后才离开。现在看自己这段经历,还是觉得蛮lucky的,每一段职场经历都给我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拓展事业以及锻炼的机会,既丰富了我的工作履历,也丰富了我的人生。”
您的职业生涯覆盖了包括民企、央企、合资公司以及创业公司,路径也是从一级投资银行到二级市场投资,能否简单描述一下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一二级市场对人才软硬实力的差异性?
“这些企业之间文化的差异性还是蛮大的,有些公司是鼓励创新的,有些公司的体制属性决定了注重风险防控,偏保守。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文化也还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早期非常地积极创新,到了一定规模之后企业导向也会有所更迭,所以,还是要选择一个和你自身匹配的平台和工作氛围。
在能力要求方面,一级投行业务,需要比较强的体力以及综合能力。我们当时不像现在分得那么细,需要你能够承担整个所谓的“承销团”的职能,前期阶段,需要与律师、会计师、评估师、上市公司以及公司内部沟通,到定价阶段,需要与交易所、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沟通,最后辅导企业上市。整体来说,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具体包括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必要的财务分析能力和法律知识。这也是后来我还兼职做了三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原因之一,除了二级市场投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我之前在一级市场投行看了很多项目,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而二级市场投资业务,需要从业人员有比较扎实的财务分析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沟通能力。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大部分公司法律风险相对较小,所以更多的是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经理,你需要比较不同金融产品的差异性,有效地管控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特征,同时这个过程也需要投资经理非常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二级市场投资管理也需要与投资者沟通,对于To B的基金经理而言,跟机构投资者沟通需要更理性,对于To C的基金经理则需要降维,深入浅出地表达。”
对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什么建议吗?
“其实,我真觉得不太需要做规划,因为你无法规划。譬如5年前,你跟一个高考毕业生说申请什么大学的专业好找工作,但后来你发现待他毕业之后,这个专业可能都没了。外部世界变化太快,我是学经济预测的,但我不相信以我们有限的个人认知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所以我更强调是要有应对的能力,就如同打架,往往先出手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你需要提前预测对方会怎么做,但应对的人只要有足够的技能就能很好的及时应对,正如我们常常说的‘技多不压身’。这种应对技能其实也是‘反脆弱’的能力,‘反脆弱’的能力从哲学上来看,其实就是你要学会取舍,说服自己哪些事情是更加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说我们要预测市场,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但其实到最后你真的很难赢,即使你预测对了某个行业,但也有可能你出手的时间点不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太需要刻意去规划,重要的是学会释然,学会见招拆招。
无论是政治局势还是经济环境,当前都是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人性,你需要训练的是你的学习曲线,训练你强大的内心。
另外,我们在做职业选择除了看到所谓的当下的稳定性、收入之外,其实更多的时候要想想看它能否升级你的思维,能否开阔你的眼界以及能否跟志同道合的人共事等,这些价值远比工资本身要更重要。”
02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从业多年,您有觉得值得分享的高光时刻或是关键抉择吗?
金融行业,越是获得荣誉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
“其实我不觉得获得商业化的奖项就是高光时刻。因为金融行业中,你越是在获得荣誉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因为过去的业绩越好不代表将来。人不可能一直都顺风顺水的。但是我认为在这么多年的工作期间,我对我的职业都处在一个持续兴奋的状态。”
关于选择,无所谓对错
“我们从大学毕业出来,其实就会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这就像金融里的二叉树定价模型,每一个选择点往下就是两分法,走了这条路就不能走那条路。每条路上又有无数节点,用什么样的价值观看待选择的路,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于我而言,我认为选择本身是没有什么对错的。例如,有的人排斥一些新的地方,因为觉得离开家没有那么舒服。我认为,未必勇敢、愿意受苦的人才是主流价值上应当追随的,每个人都可以有选择个人的生活方式的自由。
现在回顾过去,关于关键抉择,我倒是会觉得,90年代初当我独自一人去到深圳,去到平安以及30岁时离开平安去加拿大念MBA对我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
● 90年代初,当我选择独自一人去到深圳平安时
90年代初,我研究生毕业时,硕士毕业生非常少,而且还是计划分配,我作为优秀毕业生,其实有非常多且好的机会,包括到北京进部委,但我选择独身一人来到深圳找工作。其实现在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人生就像投资,需要学会“配置”,你所选择的“位置”就是你的能量场,会滋养你,给予你勇气,然后去创新。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大家愿意去一些新兴的移民城市的原因。一些不太受束缚的人汇聚,一些不太受束缚的思想碰撞,大家很兴奋地想要做出一些事来。
从我个人来说,其实想得比较简单,就是想体验一个丰富的人生,对于一片新土地,或许没有别的地方舒适,但它有更多的机会,所以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回过头再说,当我不到25岁的时候,离开学校近三年,就被平安提为集团里面最年轻的A类干部。在那两年的时间,我做投行业务确实比较拼,平安非常快地把我提拔出来。同时平安也照顾到了我怀孕生孩子的安排,让我转去做二级投资,不用经常出差,所以我还是非常感激平安,我也非常感激遇到的每个雇主,它们都尽所能给我机会去成长、去发展,而且也有很好的容错机制。”
●30岁,当我选择停下,离开平安前往加拿大念MBA时
当我30岁的时候停下来离开平安去加拿大念MBA的时候,确实是让大家都很吃惊,说‘你30岁都不到,你做得那么好,未来肯定一片光明,为什么要离开?’但是其实我在那时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国外我也生了第二个小孩,现在已经长到了21岁,我和我的先生都觉得这是我的人生中做的一个特别正确的选择。此外,在工作的时候,我们每天都在赶进度做事情,如果能有一个调整自己去好好充电的机会,真的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历。
做选择,是不能既要、又要、还要、也要的。经过太多纠结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每一条路上都有每条路独特的风景。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按照priority排序,问自己在当下此刻,你最想要什么,你想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然后去做。
现在很多人用“白骨精”“女强人”这些词来形容职场里的女性。我觉得职业和生活上的选择,其实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就是你要有所取舍。像我当时可能舍弃掉了一些那个时点所获得的发展机遇和财富,但是得到的是另外一段非常好的经历,也是不可替代的。
您有过这么多职业上的选择,那么在每次做选择时,您是否有过犹豫?
“其实是没有什么犹豫的。因为每一次选择都是我非常主动、非常开心地去选择的。
我觉得人就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人再忙,也要静下来跟自己的内心来进行对话,然后你的选择便会自然而然地做出,非常冷静,也不会让身边的人为你的选择而感到担心或焦虑。
我的先生,挺有意思的。当我们搬到青岛后,他开始写了一张单子,然后跟孩子说‘你看这么多年来我跟着妈妈搬了20多次家,有的是国内国外地搬,有的是一个城市里不同地方地搬。妈妈用她极其旺盛的精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精彩。’我们家的孩子听到我换工作或者要搬家也都非常自然、配合,不会去抱怨或者紧张。
所以,当你自己想得足够清楚,做事也足够坚定,立好了自己的flag,身边的人就会很信任你。其实非常多的人所感受到的外来的焦虑都是自己内心的映射。”
您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首先,尽可能地去提高自己的思维的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年轻的时候要尽可能丰富你的工具箱,所谓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你要多看看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好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习和接纳,同时心胸也要开阔,心胸越开阔,拿的才能尽可能的多,遇到问题,也就有十八般的就手武器,也就不慌了。
其次,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持续学习能力。当前我们非常幸运地处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中西方信息资源都是共享的,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奇心驱动,你就能接触到各种有效的信息资源,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好奇心和自我学习能力,并坚持下去。
最后,寻找自己的spark,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里提到,每个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智囊团,不仅是局限于自己的父母、同学、朋友和伴侣,更多的是古往今来的智慧,伟人思想所发出的电波一直都存在宇宙里面,只是你要找到接收它的频道。所以有句话说,“当学生准备好的时候,老师就在你旁边”,你要找到你这个领域里最顶尖的spark,你的学习曲线才会更加陡峭,你也才能更加快速地成长。
戴京焦之她价值分享:
简单、真实。遇事都简单化,做真实的自己。
作者:她价值学识委员会
翻译:她价值学识委员会
校对:Julia Shen
编辑:Sunshine Li
感谢大家阅读有关戴京焦的故事!尽请期待她价值社区专栏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