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坤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专注于国内、国际间复杂的商业交易和争议的解决。作为中国律师行业的领军律所之一,汉坤尤其以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兼并和收购、境内外证券发行与上市、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反垄断/竞争法、银行金融、飞机融资、外商直接投资、公司合规、私人财富管理、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板块的法律服务著称,连年被国际权威法律媒体评为亚太区顶级中国律所。
汉坤拥有超过700名专业人员,分布于中国几个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海口、武汉和香港。汉坤的律师拥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具有长期服务境内外客户和参与复杂跨境交易与争议解决的丰富经验。汉坤的工作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和德文等。
路博迈集团成立于1939年,为一家独立经营且由员工持股的私人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业务为协助全球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与个人投资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资与多元资产、私募股权、房地产及对冲基金投资组合。路博迈的营运据点遍及全球25个国家,多元化的团队云集超过2,500位专家。在《养老金与投资》杂志面向资金管理领域进行的“最佳雇主”调查中,公司连续八年排名第一或第二位(在员工人数1,000名以上的公司中)。2020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将路博迈评为“领导者”,以表彰其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现,只有不到1%的投资公司获此殊荣。在2021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评估报告中,路博迈在ESG策略与尽责管理以及各类资产之ESG整合等项目获得最高评分。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迈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470亿美元。
发表时间: 2022-08-02 00:08:00
作者: 她价值HerValue
浏览:
01
“经验值和判断力,是律师成为常青职业的重要原因”
请您简单介绍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工作发展路径?
从业将近15年,我把自己定义成一个广义上的涉外交易律师。讲“广义”,主要是因为我的专业领域横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既有境外IPO,也有上市前后的美元/人民币投融资、并购交易。这种组合式的专业经验使得我在执业过程中能够保持多维度的思考能力。
我的职业生涯前半程是在国际律师事务所、后半程是在国内律师所。2018年,我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前辈(也是两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律师)一起跳出舒适圈、作为联合创始人共同创办了澄明。近四年过去,澄明一如我们当初期待的那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这种认可又返过来激励我们继续向前。
您觉得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能力才可以去适应长期处于不断变革的大环境?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每年在面试新人的时候,经常会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做律师”。中国的律师行业其实时间非常短、只有40多年,不像国外的律师事务所动辄有百年历史。近年来中国商业社会的发展进化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中国律师当前的社会价值。相较于十多年前法学毕业生多倾向于选择公检法的情况,律师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优秀法学生的第一就业选择。
在今天,可能年轻律师更需要去思考的是,能否接受看似光鲜背后的寂寞和琐碎。初入行的新人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耐心打磨基本功,翻阅堆成小山一样的法律尽调文件、反反复复颠来倒去地按照senior的意见调整哪怕仅仅只是一页纸、整理几个行李箱都拉不完的案卷、像机器人一样持续地拨打好像永远不会接通的咨询电话……这个过程在大多数人眼里可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但是!如果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东西、找到了成就感,那么ta距离成为优秀律师的目标已然近了一步。专业是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积累、观察、思考和总结获得,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也没有人可以靠“吃老本”做律师。专业功底是否足够扎实,是决定“经验值”高低和“判断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经验值和判断力只能从一次次的训练中量变积累到质变、一次次质变再积累成裂变,这是律师这个职业能够永远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
02
“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总会水滴石穿”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您觉得他们是要在不同领域进行多维度训练还是锁定某一特定领域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得分两个维度来看。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新人首先要准确地认知自己是否已经具备能够做出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选择能力。有的孩子可能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就知道自己的学习背景、专业兴趣、性格特点等更适合哪个领域,从实习到正式入职都能够非常坚定地作出选择,并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之上持之以恒、坚定地往前走,从概率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模式是比较有效的,对于个人和给ta提供培养平台的律师事务所来说都是时间、精力甚至情绪等各种成本的节约。
从律师事务所的角度来说,合伙人们面对的新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我们可能更多地会去思考如何帮助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方向感,怎样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怎样引导年轻人透过市场追逐的热点、明星项目的高光和短期经济回报的吸引去纠偏想象、端正认知,尽可能帮助大家做出不后悔的专业方向选择。这个过程其实不会很长,从个人观察来看,短则一两月、长则一年,年轻人陆陆续续就基本敲定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往后漫长的职业生涯,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成长、不能懈怠。
您在自己这十五年的律师之路中是否有过犹豫及其他考虑?
不可否认女性律师在坚守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比较容易面临挑战或者人生阶段性的“要不然就这样吧”的诱惑。因为这个职业是众所周知的几大忙碌职业之一,而从女性的家庭角色和职能角度,再忙的女律师也是年迈父母的女儿、年幼孩子的母亲,哪怕家人再给力支持,需要我们在的场景一样不会少,这是必要的、也是应当的。商业律师身处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当我们结婚或者生育后回归职场,可能已经出了不少行业新规、代表性的资本市场项目、颠覆性的典型判例,我们的成长节奏被打断之后有必要花时间去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实践经验,把差距补足、把功课做足,甚至做得比早出发的人更优秀。
职业生涯岔路口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不论男女。我个人其实没有过多的挣扎和犹豫,因为截至目前我还是非常沉醉于律师这个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客户信赖带来的责任感,还要对身旁的合伙人们和身后那一群“澄明宝宝”们负责。
与此同时,家庭的问题要如何处理、时间如何分配?我认为当一个人在工作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或缺的时候,这份工作就已经是ta的事业。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于我而言是个伪命题。看一看身边,成熟的职场女性都是这样,事业和家庭不可能存在明显的割裂,因为“搞事业”的你是你、操持家庭的你还是你。我想,对于职业女性来讲更实际可行的模式,有且仅有齐头并进。我也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阅历的丰富,我们会越来越少地被“平衡”这个命题困扰,只会愈发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您觉得成为一名专业律师需要有哪些基本素养?
业务层面来看,近两年中企跨境上市面临更严监管,如何看待未来的趋势?
中企跨境上市面临更严监管近两年,中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行业迎来了几乎是过去十年最为严格的监管,包括反垄断执法领域开出了大量罚单、K12教育的行业整顿、直播领域的税务稽查、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以及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一系列新规等。在过去两年多来,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律师陪伴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客户及投资人不断去面对的变化。
近几个月,企业又开始抓紧把握“走出去”的窗口期。这种边际变化发生在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后,市场期待持续两年之久的互联网平台整顿尽早收口。此外,监管层也在积极释放对合规的企业跨境上市表示支持态度,经济预期及风险偏好有所抬升,但还需要多一些刺激、尽早回弹。
除了中国香港、美国,近期欧洲也成了中企跨境上市的热门选项。随着沪伦通规则的修订打通欧洲交易所后,多家A股上市公司赴伦交所、瑞交所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据了解,目前筹备中的交易规模不少。市场普遍认为,瑞士的审计要求比美国宽松,有助于中国企业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同时越过海外上市的一大障碍。
李勤之她价值分享:
太阳是幸福的,因为它光芒四射。
作者:Irene Zhou & Shirley Liang
翻译:Shirley Liang
校对:Julia Shen
编辑:Sunshine Li
感谢大家阅读有关李勤的故事!尽请期待她价值社区专栏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