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坤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专注于国内、国际间复杂的商业交易和争议的解决。作为中国律师行业的领军律所之一,汉坤尤其以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兼并和收购、境内外证券发行与上市、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反垄断/竞争法、银行金融、飞机融资、外商直接投资、公司合规、私人财富管理、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板块的法律服务著称,连年被国际权威法律媒体评为亚太区顶级中国律所。
汉坤拥有超过700名专业人员,分布于中国几个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海口、武汉和香港。汉坤的律师拥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具有长期服务境内外客户和参与复杂跨境交易与争议解决的丰富经验。汉坤的工作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和德文等。
路博迈集团成立于1939年,为一家独立经营且由员工持股的私人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业务为协助全球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与个人投资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资与多元资产、私募股权、房地产及对冲基金投资组合。路博迈的营运据点遍及全球25个国家,多元化的团队云集超过2,500位专家。在《养老金与投资》杂志面向资金管理领域进行的“最佳雇主”调查中,公司连续八年排名第一或第二位(在员工人数1,000名以上的公司中)。2020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将路博迈评为“领导者”,以表彰其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现,只有不到1%的投资公司获此殊荣。在2021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评估报告中,路博迈在ESG策略与尽责管理以及各类资产之ESG整合等项目获得最高评分。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迈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470亿美元。
发表时间: 2022-06-23 08:00:00
作者: 她价值HerValue
浏览:
她价值社区专栏是一个专属于社区成员的分享平台,会定期邀请金融行业的优秀专业人士为大家分享自身在金融行业的职业发展故事。本期分享为专栏的第十五期。
李茂,淡马锡旗下富敦投资(Fullerton),中国基金经理/消费研究负责人, 四川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复旦大学会计硕士学位以及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硕士学位。此前,曾在广发证券股票与衍生品投资部负责大消费行业股票投资的研究,并在广发证券投行部参与过多家公司IPO、并购和财务咨询的工作,拥有11年行业研究从业经验。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作为一名侧重于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有什么感受?
2015年以来,伴随着沪港通、深港通,以及A股陆续纳入国际指数,海外机构逐步增加对A股的配置,其中大消费板块曾为对海外机构最具吸引力的板块。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基金管理人面临着以国际化的眼光、全球视野去看待中国投资机会。在韩国、台湾等股票市场,外资长期加大其最具竞争力的板块配置。而中国目前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2014年以后消费占GDP的比重超过55%。伴随着中国进一步产业升级,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超过8000美金后,消费升级明显,消费占GDP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大幅提升。中国消费品牌将长期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消费升级、国潮品牌崛起和品牌出海将会成为消费板块长期的三大投资主题。作为侧重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能够深刻体会社会生活的时代变迁,能够欣喜跟踪中国品牌的成长,积极为我的投资者选择出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有品牌竞争力的投资标的。
近年来中国的消费行业经历了几轮的变迁,你也是从非常资深的消费行业研究员一路走来,如今成为基金经理,整体的风控和表现都非常优秀的,关于消费行业有没有什么研究心得?
消费品最重要的是品牌,品牌需要的是历史沉淀和时间积累。中国消费品牌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必选消费品中,以白酒、调味品为例有大量历史悠久的中国品牌;在可选消费品牌,例如化妆品、运动服饰等,大部分中国品牌其实是诞生在2000年前后,也已经积累超过二十年,而我们所熟悉的一些海外的品牌,也是经历了大概四五十年左右的时间,比如说耐克也是诞生于70年代。
早期中国品牌的积累更注重渠道,其主要原因是过去中国市场非常分散,没有像美国那样发达的大卖场或者零售业,同时不同市场间的相互壁垒也比较高,因此早期中国消费品牌更多的是依赖传统经销商线下渠道,比如说伊利和格力都是依靠渠道而胜出的;但是到2012年特别是2016年以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原来依靠渠道取胜的品牌逐步开始线上化,这个时候中国消费品牌才享受到了一波品牌红利;2018年以后,线上的红利也逐步收窄,创新红利逐步凸显。因此我们觉得整个消费行业的变迁其实是伴随着中国整个社会的变迁,我们也能够看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状态。
另外,在整个消费研究过程中,我自己也是去日本、韩国调研过很多次,比如我们整个家电产业都是从日本转移过来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跟日本和韩国的贸易都还是处于一个逆差的状态,我们依然会从日本、韩国买很多东西,特别是在早几年去日本买电饭煲、马桶盖等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中国人海外消费的变化,以及从日本和韩国走过的这些路,去发现中国的新消费趋势和机会。
关于消费行业,因为它细分了很多不同的子领域,每个领域的估值其实都不太一样,而且最近大家对消费整体的估值逻辑都非常感兴趣,可否分享你的估值心得?
对消费行业的研究而言,除了公司微观的变化,城镇化率和渗透率都是重要的观察指标。
在工业化第一阶段,可以看到多数国家的发展都类似,即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大概可以升到60%,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带动的家电行业就会迎来一个长时间的投资机遇期,例如中国的格力、美的当年就是搭载了城镇化率提升的东风。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波动,可能某个季度的增速低于预期,从而导致出现一波杀跌,但如果放在一个大的视角下,例如城镇化率仍处于上升的过程中,那么杀跌就意味着一个很大的投资机会,暂时的杀跌就只能叫波动,不能够叫风险。
何时家电投资可能会进入风险区?其实这与整个城镇化率和行业渗透率有关,当行业渗透率到50%以上后,公司以及其所在行业的估值会大幅下降,例如格力就从25倍跌到8倍,甚至是更低,虽然利润在此期间仍在增长,但是不能够弥补估值的波动。当城镇化率和渗透率到这一阶段,家电公司更需要关注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因为国内市场不能提供他们更大的增长动力,国际化程度、海外市场运作能力就成为估值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看到目前海尔电器的估值就高于同行,在于其更早的海外布局和不断提升的海外运营能力,所以研究的难度并不在于特定行业的研究壁垒,而在于你用什么样的视野去看待你研究的行业和公司。
再举个例子,目前我们看好化妆品行业,过去几年的化妆品跟现在的行业情况有所不同。前几年市场更加强调的是线上化的概念,化妆品公司线上的高增长其实是投资的第一阶段,所有公司在这一阶段都百花齐放,线上GMV和营收高增长,但在2020年以后,分化非常严重,有些公司仍然维持高增长,但有些公司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此时选股逻辑就已出现差异。
在今年一季度时,一些化妆品公司的业绩是超预期的,这种超预期的背后究竟是偶然因素占主导,还是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我们需要观察行业是否开始从第一阶段线上化的逻辑进入到第二阶段,即市占率和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要进入到第二阶段,一般有一些刺激因素。首先是公司自身的厚积薄发,其次则是行业监管的变化,其三也包括消费习惯的一些转变。如果化妆品公司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此时究竟是买还是卖?面对高估值,还能不能追?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问这些公司估值的底部在哪里,往下还有多少回调的空间就决定我们的仓位配置有多少。此外,如果行业正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成长期,这种超预期是应该大幅买入的,而且可能仅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当行业渗透率接近饱和后,是否还有新的机会可以实现估值重新提升?你们所看好消费升级、国潮品牌崛起、品牌出海这几个主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长期看好中国消费升级、国潮品牌崛起、品牌出海的主题,这也是支持企业估值扩张的关键。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可能是增长最快的。伴随着反垄断政策落实,渠道将更加分散化,中国的品牌消费品公司将长期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
类似公司的案例近年来不胜枚举。以化妆品为例,国产品牌珀莱雅的外资持股比例超20%,接近被“买爆”。早年国产化妆品定位较为低端,从2020年开始,公司推出多款中高端线、主打配方的产品(300元左右价位段),叠加多渠道营销,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大单品GMV都突破了10亿元。品牌高端化是重要的趋势,不仅让相关公司更具生命力,也获得了更高的估值溢价。近年来不难发现,诸多品牌出现了单价越高的产品越叫卖的现象,品牌力、高端化的重要性凸显。
这也从小家电中体现出来。1000元以下的扫地机器人销售量大幅下滑,但3000元以上的品类均价提升了20-30%且销售量飙升。同时,扫地机器人也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的热门品类。例如,石头科技在欧洲市场的市占率高达15%,科沃斯在全球的市占率为17%,可见中国品牌从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靠的不再是低价,而是以品牌力、品质取胜。
其实家电行业也是非常适合研究的一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包括了中国制造业,以前的中国制造代表就是格力、美的等,这些公司既有制造业成分,又有渠道成分,它们都是通过建立自己的渠道来形成品牌力,同时他们也有线上化的成分。可以看到从2012年到2016年,家电行业快速线上化,同时家电企业是最率先出海的,在国内整个城镇化率超过60%、增速会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这些公司能不能在海外市场获得新的增长就变成很重要的议题,目前其实美的、海尔、格力它们走势还是很不一样的,海尔在国际化方面走得更稳,因而也焕发了第二次生机,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中,海尔的海外营收为1137.2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50%,已超出美的的40%。受到海外业务的拉动,海尔智家近3年复合增速在15%,超出了美的的7.6%,格力则基本为零。但这种品牌高端化并非一蹴而就,中国企业早年更多为海外品牌做代工并出口,但目前脱颖而出的高端品牌很早就在海外市场收购品牌并进行本地化生产,这在起初费用率颇高,赚到的利润远不如为海外代工,但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企业的自身竞争优势就迅速凸显。
我们关注的公司都是在上述大框架下去成长,只有你看到了大的框架和逻辑以后,你才能去判断它技术的变化,究竟公司是处于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还是只是一季度的表现。
也有人问,比如当年在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的第一阶段,格力是个大牛股,但中间涨得太多是否可以卖掉,虽然没有太大问题,但关键在于,过去15年来,普通股票基金的涨幅其实是指数的三倍,但如果剔除涨幅最大的10%的交易日,这个收益率是负90%,也就是说一旦错过了涨幅最大的10%的交易日,整个投资都没有意义,但10%的交易日并无法准确预判,即择时很难,所以比较好的投资策略是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买入,并长期持有。
李茂之她价值分享:
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和压力都非常大,但同时,我们也很欣慰资产管理行业拥有更广泛的性别平等,资产管理人对社会经济发展客观真理的追求,以科学金融理念、价值创造实现回报投资者。借用珀莱雅的广告词“你可以是玫瑰,也可以是狮子” ,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女性,没有性别边界,是玫瑰,也是狮子。
作者:Irene Zhou & Jane Wu
翻译:Shirley Liang
编辑:Sunshine
感谢大家阅读有关李茂的故事!尽请期待她价值社区专栏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