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坤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专注于国内、国际间复杂的商业交易和争议的解决。作为中国律师行业的领军律所之一,汉坤尤其以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兼并和收购、境内外证券发行与上市、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反垄断/竞争法、银行金融、飞机融资、外商直接投资、公司合规、私人财富管理、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板块的法律服务著称,连年被国际权威法律媒体评为亚太区顶级中国律所。
汉坤拥有超过700名专业人员,分布于中国几个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海口、武汉和香港。汉坤的律师拥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具有长期服务境内外客户和参与复杂跨境交易与争议解决的丰富经验。汉坤的工作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和德文等。
路博迈集团成立于1939年,为一家独立经营且由员工持股的私人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业务为协助全球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与个人投资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资与多元资产、私募股权、房地产及对冲基金投资组合。路博迈的营运据点遍及全球25个国家,多元化的团队云集超过2,500位专家。在《养老金与投资》杂志面向资金管理领域进行的“最佳雇主”调查中,公司连续八年排名第一或第二位(在员工人数1,000名以上的公司中)。2020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将路博迈评为“领导者”,以表彰其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现,只有不到1%的投资公司获此殊荣。在2021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评估报告中,路博迈在ESG策略与尽责管理以及各类资产之ESG整合等项目获得最高评分。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迈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470亿美元。
发表时间: 2021-10-14 09:15:00
作者: 她价值学识委员会
浏览:
Yin Ge是谁?
我目前在一家国内领先的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此前我曾在两家英国“魔术圈(Magic Circle)”律所任职十余年,两家律所均是超过200年历史的国际律师事务所界的翘楚,也是众多法律学子和律师心目中的殿堂级选择。
我早年从武汉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初入职场是在某大型金融机构总部负责涉外法律业务,三年多后我辞职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在美期间取得了纽约州律师资格。
这样的Yin Ge,是什么样的原因加入了她价值工作组,用时间和精力来积极建立这个社区?
一方面我跟Lily 认识主要是通过100 Women in Finance(100WF)这样一个NGO组织,100WF在海外资产管理和金融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其很多赞助者、支持者或成员都是享誉全球的金融机构和学术机构,也汇聚了一众杰出的金融界女性精英。我有幸在2019年邀请100WF的全球CEO来到上海,并作为东道主为100WF举办了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场活动。这个活动的场地当时就在我的上海办公室,来了很多我的客户和朋友,她们都是国内金融资管界非常成功的职业女性代表,大家事后的反馈也很好,认为类似的高品质交流活动很有意义。
这次与100WF结缘之后,我一直与100WF的CEO以及亚洲区负责人保持联系,并通过她们认识了Lily。我跟Lily算得上是“一拍即合”,我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共识,尤其是我们都认为国内金融行业的杰出女性特别多而且大家可能需要一个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赋能的有益平台。这是我们建立“她价值”社区的主旨。
从辞职赴美国求学,再从百年老店英国律所到年轻的中国本土律所,每一步看起来都勇敢又坚定。当时如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又有什么样的心得?
在人生的每个重要选择面前,比如职业转换,都需要认真考量并大胆行动。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建议在平时做到以下几点,这样在需要做决择的时候,不会太纠结。
首先,保持清醒并多维思考。对于自己的状态和周围环境,需要一直保持足够的清醒和敏感。
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一直忙忙碌碌、耽于事务,逐渐变得麻木,以致于没有时间去关注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比如自己所处的行业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足够有营养和有前景。要保持清醒、关注自己的状态,还要养成深度、广度、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个金融资管业律师,我常发现跳出自己的专业领域看问题往往会有更大收获,不能只关注某一行业,要关注整个金融领域、经济领域、乃至社会发展趋势,才会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问题与机会。
其次,区分“天花板”和“一道坎”。当我们的职业路径发展到某个节点,如果当前的环境确实不能再给你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成长空间,就该考虑换个平台或赛道了。但在这过程中也要避免另一种陷阱,即由于个人一时的情绪化而轻易放弃。
以律师职业发展为例,在入行前几年,作为初级律师,接触到的工作必然是基础、琐碎甚至枯燥的。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感到工作缺乏成就感却不乏挫败感,觉得看不到希望。但事实上,这个痛苦的过程是必经和必要的积累过程,如果没有这些苦练基本功的日子,就不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有智慧去区分自己遇到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己还没跨过那一道坎儿?还是因为确实已经碰到了天花板?如果是前者,过早离开可能是一种遗憾;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时候考虑变化了。
再次,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职业选择有时候就像进入一段relationship,一开始都会有一段“蜜月期”,但这段时间过后,新鲜感会淡化,让我们能持续投入热情的一定是工作带来的深层次满足感。所以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你究竟需要什么?你究竟看重什么?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内在需求的前提下,才可能找到让我们保持初心和热情的工作。
事实上,经历得越多越能认识到:没有完美的平台,不满意是常态。关键是你核心重视的方面能否被满足。抓主要的矛盾,可以让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少一些患得患失,也可以让我们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更坚定更长远。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以我的亲身经历和职场观察来看,太关注眼前利益和短期机会,往往不利于作出真正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择。不少人在职业选择时更在乎的无非就是薪酬和职位,这些固然重要,但可能不是核心需求。我个人建议更多的关注未来发展的潜力,把目光放远点儿再远点儿。如果你以5年或者10年为单位来考虑问题,你会发现很多因素就不重要了,那些薪酬和职位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此外,如果把时间拉长来制定行动计划,多些远虑少些近忧,也会在长期中受益。
听你的讲述和故事,有一种很深的感觉是你特别有勇气和力量,很想知道你觉得这种力量和勇气的来源是什么?职场女性怎样才能更自信?
我基本上是一个不太给自己设限的人,不愿意把自己框住。孔子有句话“君子不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做一个“工具人”。
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很多事情和道理归根结底都是相通的。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断提高自己认知世界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更重要。以此为目标,在工作中会更享受过程,也会收获更多的正向回馈,让自己更加自信。
对职业发展初期的朋友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首先,无知不可怕。我一直愿意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对于新人,我更看重的是学习能力(比如深度思考能力)和学习意愿,也就是进步的潜力。所以,要让老板在你身上看到potential,看到希望。
其次,不要眼高手低。有些事看似琐碎枯燥,但坚持做下去会非常有回报。以我自身为例,我在一家国际律所做初级律师的时候,负责所有英文Regulatory Alerter的起草,这些Alerter的特点是短而快,要求即时把相关领域的新法规提炼总结为几句要点,发布在律所网站上,供全球客户参考。这个工作我坚持做了多年,即使后来已经有很多比我junior的同事可以接手。我从中受益匪浅,包括对政策法规的敏感度、抓关键点的能力以及英文写作能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争取“能人所不能”。这里的“能人所不能”是指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这其实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包括专业能力、协调能力、抗压能力等等。比如我自己做律师以来就有个习惯,休假从来不需要其他同事来“cover”,当然这就意味着假期也要工作,甚至会比在办公室更累。但久而久之,这个习惯会让自己更有“全天候战斗力”,也更不可替代。
对于“她价值”社区的朋友们想说什么?
希望“她价值”社区能给职场女性带来一些力量,有时哪怕偶尔看到一句话,能够有所触动和启发,我就觉得值了。也希望这个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少数人单向输出的平台,而是一个大家能够多方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当前我们这个社区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很多事情都是从一个小小的idea做起来的,期待看到这个社区慢慢发展壮大,帮助更多人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