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坤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专注于国内、国际间复杂的商业交易和争议的解决。作为中国律师行业的领军律所之一,汉坤尤其以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兼并和收购、境内外证券发行与上市、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反垄断/竞争法、银行金融、飞机融资、外商直接投资、公司合规、私人财富管理、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板块的法律服务著称,连年被国际权威法律媒体评为亚太区顶级中国律所。
汉坤拥有超过700名专业人员,分布于中国几个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海口、武汉和香港。汉坤的律师拥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具有长期服务境内外客户和参与复杂跨境交易与争议解决的丰富经验。汉坤的工作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和德文等。
路博迈集团成立于1939年,为一家独立经营且由员工持股的私人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业务为协助全球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与个人投资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资与多元资产、私募股权、房地产及对冲基金投资组合。路博迈的营运据点遍及全球25个国家,多元化的团队云集超过2,500位专家。在《养老金与投资》杂志面向资金管理领域进行的“最佳雇主”调查中,公司连续八年排名第一或第二位(在员工人数1,000名以上的公司中)。2020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将路博迈评为“领导者”,以表彰其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现,只有不到1%的投资公司获此殊荣。在2021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评估报告中,路博迈在ESG策略与尽责管理以及各类资产之ESG整合等项目获得最高评分。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迈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470亿美元。
发表时间: 2022-04-14 08:00:00
作者: 她价值HerValue
浏览:
疫情之下中国真实的消费者和病人的情况如何?
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新医改目标基本实现,疫情下各城市的医疗事故倒逼医疗机构有一些新思考和新动向”。
侯绪超
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中国的医疗行业现状是,比较知名的医药企业包括阿斯利康、辉瑞等,医疗器械企业包括GE、飞利浦、西门子,医疗服务领域还是和睦家医疗,和睦家医疗当时是领先的医疗服务机构,除了和睦家之外,很多的就是我们的公立医院,或者说是一些如莆田系的这样比较鱼龙混杂的医疗服务机构了。当时的医患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紧张,所以在2009年我国出台了新医改政策,其目的是希望能够提升基础医疗能力,具体就是将我们2000家县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各种的医联体与我们的三甲医院去对接去扶持。
那么现在我们看起来已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当时设下的那些目标实现了吗?效果如何?有哪些还没实现?我也经过一些咨询项目做了一些总结,可以说我们当时所期望的基本的目标是实现了,就是初步建立了一个分级诊疗制度以及不同层级的医疗服务体系,但某些细节还是略有差异,当时期望的是病人有病了,可以先去社区卫生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看一下,由这些医生来决定病人是否要去更上一级的医院,比如说三甲医院,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现在很多的病人有了什么小毛病,还是会先去三甲医院,这样就造成我们医疗资源的一个极度的拥挤和浪费。那么三甲医院又因为预约不到号,或者是说没有床位,又会把这些病人回流给了分院或是社区医院,这样就做到了病人的一个回流和输送,同时也造就了我们当前产生了很多很大的医联体,比如说上海的申康,20多家医院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医联体,比如说我们的郑州大学某附属医院,拥有近万张床位,这就是我们公立医院当前的一个现状。
但是在公立医院之外,我们的民营医疗这块其实也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发展,这是有别于之前提到的综合医疗机构的,而是说一些专科医院的发展还是比较好的。2013年凤凰医疗作为一个综合医院在香港上市,也是民营医院率先上市的医院,再后来就更多的是一些专科医院,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和美医疗、瑞尔齿科,雍禾植发等,甚至已经渗透到了整形美容领域,所以从医疗服务机构来看,我觉得我们整体医疗体系较之前相比包容性更强,同时也逐渐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但是从行业机会和投资角度来讲的话,个人觉得,大型综合医疗机构可能并不值得去投资,或者说需要很多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反倒是一些小一点的专科类医疗机构或是说消费级医疗的可以看看,比如说像一些隐形正畸类、植发类、不孕不育类等专科医院,同时若扩展一点,也包括一些养老康复、甚至宠物医疗相关的这些机会。
但是如果单纯从疫情的角度,或者是说从公共医疗体系安全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这些民营医疗机构所发挥的作用其实是逐渐被边缘化的,并没有起到一个很关键的角色作用,这种现状在当前上海疫情的情况下也是被无限的放大了。一开始在西安、郑州的疫情期间,我们对各种医疗事故都是非常痛心和悲伤的,但是没有想到在上海这样的一个国际化发达大都市也会发生如此多的医疗资源不均,或者是说死守流程没有以人道主义为先施救病人的痛心的事件。总结来讲的话,目前的现状也会倒逼我国的医疗主管部门再有一些新的思考,或者是说有一些新的政策,有一些新的动向。
数坤科技创始人兼CEO马春娥:“疫情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马春娥
我个人觉得过去的两三年时间,疫情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过去行动比较自由,可以全世界到处跑,但近两三年的话,几乎很难出国,甚至连国内的城市都没有办法自由的通行,疫情还是此起彼伏。
从我们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2020年疫情首先在武汉爆发,当时我们也联合武汉的医院研发了新冠肺炎的影像智能读片系统,对他们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武汉中心医院是我们早期的一个客户,他们离海鲜市场的距离就是两公里,因此他们医院接受病患的数量是非常多的,他们每天的话基本上要接诊800到1000的 CT扫描量。过去医生都是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扶着病人上床下床扫描,直接接触病人是非常危险的;同时大量的片子扫描出来之后,医生还需要在那种环境下尽快出报告,不仅工作环境非常危险,工作负荷量也是非常大。因此后续我们企业也研发了人工智能的系统,实现自动定位,减少接触,实现自动阅片,减少医生工作量,这套系统在武汉中心医院成功上线之后,后续也应用在雷神山医院、北京的小汤山医院以及香港的医院。除了这个智能影像系统,人工智能还可应用于包括当前疫情下的智能消杀机器人,智能问诊机器人等等。
远毅资本董事总经理唐轶男:“疫情之下,消费者意识的崛起,未满足需求越发凸显。”
唐轶男
2018年我们就在系统性地看整个医疗行业的投资逻辑,我们觉得有两股变革力量未来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会去重塑整个行业,一股力量是Top-down,一股力量是bottom-up, Top-down的力量就是与医保政策相关的(待会会讲到),Top-down的力量其实就是与消费者或c端的健康意识崛起相关,这可能不仅仅是疫情的推动,还有专业信息的普及。
过去医疗行业是个信息极不对称行业,医生说什么,大家基本都会十分信服,但现在特别是80、90后的消费者或患者可能都是拿着指南去跟医生探讨,消费者端的改变会推动整个医疗行业从医生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大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未满足的需求中,发现更多的行业痛点以及对应的投资机会。
远毅资本有一个板块的投资逻辑是与前面讲到的有效触达极度相关的,医疗行业近些年来已经研发出非常多的好的技术和好的产品,但是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技术和产品与终端客户实现有效触达。在很多非医疗领域,行业非常看重渠道和触达,但是在医疗领域快速有效渠道的构建会是非常难的课题。我们远毅资本投资了一些垂直的数字化平台、上门体检/检测公司,去帮助这些医疗技术和产品极速触达终端人群,去实现医疗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对接,满足消费者需求。
政府和公共部门面临的主要负担是什么?
数坤科技创始人兼CEO马春娥:“疫情之下,更加匮乏的是有效的医疗技术和产品。”
这次的疫情其实对所有的政府或医院都是一次检阅,了解我们的医疗承载能力和承载容量到底多大。目前来看,不仅仅是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包括在我们认为医疗资源非常充沛的美国、英国等国,所有的医疗资源在疫情面前都显得非常匮乏。
同时在疫情的现状下,我们企业跟国际交流也比较多,我们非常惊奇的发现,其他国在全世界也在找像数坤‘数字医生’这样的系统或者是产品,以能够加强他们自己整个医疗体系的构建。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说,疫情是一个正向推动作用,让政府和公共部门都能更关注自己的整个医疗能力的建设。
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当前的医疗行业出现的所谓的医疗资源挤兑,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我觉得其实资源是分两个方向的,一个是钱,就是说医保的钱,一个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从钱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其实有多方位的调控手段在使用的,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DRGs医疗支付制度,DRGs就是一个单病种收费的概念,这个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说这个病人进来了,诊断了某个疾病,我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器械,什么样的药,什么样的手术,什么样的住院,住多少天,医保只付你8000元,医院如果能在这8000元之内治好了,剩下的结余都归医院,如果8000元没有治好的话,医院就要贴钱去治疗这个病人了。DRGs制度目前在一些城市已经有试点了,总的来说,当前制度下,医保支付还是不均衡的,像东南沿海城市的医保都是比较有钱的,其实它是不差钱的,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可能会差钱。
即使是在不差钱的东南沿海地区,如果大家有帮自己家里的老人去预约过好的三甲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医生,基本上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要提前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预约到。一个好一点的医生会被本城市甚至全国的病人去追逐,可想而知他的号有多难挂,他的病人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有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认真拆分一下整个诊疗的过程(2至3次的看诊经历),你会发现其实他一开始去看他不用去看主任,他就是要去找一个当班的普通的医生,普通门诊就可以了,当班医生给他做一个初诊,比如给他开个 CT检查的单子,他就可以去付费去预约了;第二次他是应该去看主任或者副主任的,给他做一个按照检查结果的一个诊断,然后再给他预约一个手术,或者是说药品的治疗的一个方式;第三次及之后的随访,普通医师是足以做这件事的,甚至病人都不需要去医院,医生可以通过远程问诊系统给他随访。
所以总的来说,当前的医疗行业出现的所谓的医疗资源挤兑,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只不过首先我们的病人不知道,我们的医院在管理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引流,我们的初级的医疗机构也没有做很好的一个示范和带动作用,有点躺平的意思,也没有积极主动的去管理这些人。
如何通过创新手段解决当下的医疗困境?
远毅资本董事总经理唐轶男:“我们曾经采访过华西医院的副院长,他问我说,你有没有看过华为的数字化转型这本书~”
其实刚才提到的无论从消费者端还是政府端都存在着很多的挑战,同时在疫情之下,还叠加了一场医疗体系的大变革。
远毅从2018年开始研究整个医改,当时医保局还没成立。站在政府的视角,中国的医疗体系面对很多的挑战,整个体系效率的问题、不同地域的医疗不平衡等问题,其实所有这些矛盾的底层根源就是因为高质量医疗供给的稀缺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间的矛盾。我们的政府在过去几年也在试图做一些事情,医保经费在18年左右时并不是政府首要紧迫的难题,但政府为什么一定要大动干戈去做一场医疗的变革,政府其实是为了5年至10年以后做长期的布局。因为按照当前的发展方向,5年至10年之后,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对医疗行业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对国民经济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政府其实跟公司是一样的,它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政府需要理顺机制,才能促进系统各方有序发展。
DRG医疗支付制度改革其实就是重新梳理医疗行业的分配关系和医疗关系,政府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顶层的制度设计,去挤掉底层的水分或灰色环节,其初衷是特别好的,但是魔鬼往往在细节里面。当前DRG医疗支付制度改革走到了第二、三年,未来三年需要在全国落地,同时叠加着疫情的冲击,医院的运营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之前中国医院的管理,更多的模式是可能是院长拍脑袋做决策,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对比美国的同行,美国梅奥诊所会有一个200人的咨询团队支撑其做出决策,团队里面包括MBA、卫生公共管理、工业工程等专业的各种人才。中国的医院(特别是大医院)过去每年其实投入了上千万元用于信息系统化建设,但是更多的都是业务流程的支撑系统,并不是能辅助管理决策的数字化智能系统,这个领域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
我们去年在尽调某个项目的时候,曾去采访过华西医院的副院长,非常年轻,非常厉害。他当时就问我说,“你有没有看过华为的数字化转型这本书?”。我当时就很受震撼,我觉得医疗行业中某些大医院的院长,他们很多的理念其实已经超前于我们现在的创投行业,我觉得很惭愧。现在这个行业里面,其实大家对这方面的理解其实还是挺不到位的。这位院长是分管医院医疗设备的,从2018年开始就在做医院的数字化转型,他在各个领域找合适的供应商。院长说,未来医院所有的管理必须要做到可视,才能可控、可管,所以一开始需要做到的就拿到我要的数据。
数坤科技创始人兼CEO马春娥:“数字医生的引入将极大的提升整个诊疗流程的自动化。”
在过去两三年,医疗领域投资的火热有目共睹,虽然近一段时间有些波动,但几乎所有大企业都在进入医疗行业,包括国内或国外的互联网大厂(如苹果、谷歌),以及传统的技术企业(如华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医疗行业还有巨大的痛点没有被满足,大家都在从各种各样的维度上来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
对于数坤科技来说,我们认为医疗行业整体来说资源还是非常匮乏的,资金也是非常有限的,从需求的维度上来说,看病的人会越来越多,医保支付的负担也会越来越大,所以从整体收支平衡角度来看,政府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除了资金的匮乏,更难的是医生的培养,政府很难在短时间里批量生产出大量的专家医生。所以说数字医生的引入将极大的提升整个诊疗流程的自动化,未来5到10年影像科各方面的智能化是必然会实现的。另外除了影像科,人工智能在医疗数据分析上的工作也可以减少医生巨大的工作量,帮助医生更快地做出决策。
除了医院的治疗诊断中应用AI 智能,我们也看到了医院外的巨大市场机会,如恶性肿瘤的筛查,我们要从被动式治疗向主动预防式治疗转变。未来通过新的技术引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加,各种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和大规模应用,行业的痛点会逐渐被发现并解决,也会促使我们研发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总体来说,未来在这种供需互相促进的一个关系里面,我们可以期待有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
投资者们对医疗企业的估值和投资有哪些看法?
远毅资本董事总经理唐轶男:“ 医疗是一个慢行业……其实我觉得有了非共识反而会有一些超额回报的机会,但同时其实对于某些的判断其实挑战会更大。 ”
关于医疗企业的投资其实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其中一个角度就是看不同的赛道的机会。三年前,中国的各种医疗专业投资机构,其实从很多赛道的判断上是趋同的,所以那个时候,医疗项目的回报,基本上就是3年3倍回报,5年5倍回报,它不太可能像互联网那样爆发式的成长。但在过去这几年,其实有很大的变化,我觉得包括我们机构以及很多一线的医疗投资机构,在现在这个时点上,对很多赛道的判断是不一致的,存在很多非共识。然而从我的角度,其实觉得有了非共识反而会带来一些超额回报的机会,但同时对于投资判断来说,挑战会更大。
因此这块我其实想问一问侯总,因为您其实服务了很多不同赛道的头部企业以及与不同的投资人有过交流,您现在是怎么看?您觉得在现在这个时点上,今年加上二级市场的这些波动,有哪些赛道可能是您觉得是有机会且可能是处于像我前面说的这种非共识且存在价值洼地的可能性?”
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医疗行业今年上半年可能还会比较艰难,局部范围内会有些亮点,但从整体上来讲,需要等到下半年或者明年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转机。”
这个问题很好,去年或前年,大家还是有很多共识的,都是在一起在看好某个赛道,也确实跑出来一些好的公司,但是现在的二级市场还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首先就是说在科创板的这一块,对于医疗企业的上市还是比较慢的,美国中概股上市的路径也不太通畅,香港二级市场估值较低且成交量不高,所以其实在我与投资人的交流看下来的话,目前二级市场的不景气也已经传导到了一级市场,所以今年很多的医疗相关的投资机构出手都是非常谨慎的。
其实这种状况从去年下半年就有所发生了,所以我也是觉得其实数坤科技能够在市场行情如此不好的情况下,依旧获得头部投资机构的认可,这个里面其实还是有一些脉络供大家参考的。一类是像数坤科技这样的以技术驱动,以 AI驱动的公司,其实是被一些资本所青睐的。除了AI诊断类的公司,还有一类就是AI制药类公司。当然,以技术驱动的公司比如AI诊断类公司,是能够给医院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的,这是我能看懂的脉络,但是像AI制药类的公司对于我来说确实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以及它的估值是不是太高,我觉得这就是大家非共识的地方。
还有一些赛道,比如说一些上游赛道,他不完全是TO C 的,既不是创新药,也不是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它是一个上游赛道,这些企业是服务于药企,服务于医疗器械公司,这些企业倒是近期能比较活跃的收到投资机构的TS,反倒是说真正完全TO C的企业会受到一些挤压,既有估值的影响,也有集采的影响等。
所以我觉得如果从目前来看,医疗行业今年上半年可能还会比较艰难,局部范围内会有些亮点,但从整体上来讲,需要等到下半年或者明年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转机。
远毅资本董事总经理唐轶男:“医疗领域其实很重要的是怎么找到这个行业不变的需求”
对,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的感受,刚才只是说到投资的一个角度——赛道,其实如果从投资另一个角度——投资阶段来说,现在一些中后期的项目(20亿以上估值)可能现在是很难受的,但远毅资本都是投早期项目,所以其实我们去年投的很多早期项目,在做后续轮的时候,反而感觉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因为有很多大机构也在往前走。
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的医疗行业里大部分的产品和技术都是工业化时代技术的产物,工业化时代产品的行业终局基本都是寡头垄断,基本上每一个领域结果都是三分天下。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数字化技术的时代,数字化技术具有网络效应,正是因为这样的网络效应,头部企业具有垄断效应。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现在投的一些企业都是赛道的领头企业,因为我们觉得在数字化技术时代,领头的企业可能会占据80%的市场份额,它的估值可能相较第二名有一个数量级的差别,这是我们看到一个趋势。
曾经有一个我特别佩服的医疗行业的前辈,他说过一句话我特别认同,“医疗行业其实没有10年是长不出一个大公司的”,所以做医疗很重要的一个点是怎么找到这个行业不变的需求。因为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产生一些短期的生意机会,但是更重要的是去识别和深耕一个长期的机会。如何找到医疗行业不变的需求,是我觉得所有企业家和投资人要去深刻思考的。
Lily的包容性医疗这篇报告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框架,到底什么是医疗行业基本的一些需求,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能抓住这些点,其实是有机会去穿透现在短期内的一些行业的波动,真正去孵化出一些伟大的公司的。
主办方
她价值
HerValue is a mutual assistance platform and community that unites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that are passionate about HerValue's mission. The mission is to advance women's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broader finance industry and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in China, by serving those women and companies in the industry. The vision is that every woman is inspired, prepared, and empowered for their NEXT BIG ASK at work or in life through this community and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HerValue will be focused on offering the two products which are events and publications.
她价值是一个服务于中国金融和资产管理行业女性和行业内关注多元化包容性发展企业的互助平台和社群。她价值的使命为促进中国女性在金融和资产管理行业,和界内企业中的代表性和发展。她价值的愿景是通过这个平台和社群,让每位在中国的金融和资产管理行业女性,在工作或生活中都会受到启发,做好准备,掌控自己的NEXT BIG ASK,并做出自己的决定。她价值的服务形式会继续保持为两个板块,活动和专栏。
合作方
励媖北京
Lean In Beijing is the first city-level community of Lean In China. It aims to spread Lean’sculture and philosophy to the outside world, empowering the humanity and allworkplaces. We hope that through our activities, documents and related items,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kills, leadership, and create a platform foreveryone to share and learn to help them find more like-minded partners andexpand their diversified network. Lean in Beijing regularly organizes differenttypes of offline activities such as "Leadership Program", "TutorProgram", "Circle Activities", and the scale of each activityranges from 10 to 100.
励媖北京为励媖中国设立的城市级社区,一直致力于把励媖的文化和理念向外传播,为广大女性以及全部职场人赋能,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文章以及相关项目,提升大家的技能、领导力以及为大家打造一个可以尽情分享和学习的平台,帮助大家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扩展多元化人脉。Leanin Beijing(励媖北京) 定期组织“领导力计划”、“导师计划”、“圈子活动”等不同类型的线下活动,每次活动规模从10人到100人不等。
励媖上海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June 2014, we are a women empowerment, self-development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t aspires to inspire and encourage Chinese women through experience sharing and learning, discovering and developing one's potential and leadership, and pursuing one's own definition of success and happiness. Inspire and Empower Women in China. Together we are better.
励媖上海于2014年6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是一个关注女性个人和职业发展的互助平台,旨在鼓励在中国的女性通过与同伴互相分享与学习,挖掘和培养个人的潜力和领导力,追求个人定义的成功与幸福。鼓励女性通过于同伴互相分享与学习,挖掘和培养个人的潜力和领导力,追求个人定义的成功与幸福。
龙行棒咖啡
The origin of BonCafe+ is a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ject that began in 2018. This project promotes the introduction of Myanmar’s alternative planted coffee to the Chinese market, and by guiding consumers, it encourages Chinese companies investing in Myanmar through sustainable operations. Ways to participate more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jects. This project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platform to promote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uilt the first physical coffee shop in Beijing's core business district. We support responsible investment, biodiversity, women’s equality, and all activities and discussions that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ety.
龙行棒咖啡的源头是一个始于2018年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这个项目旨在通过将缅甸的替代种植咖啡介绍到中国市场,通过引导消费者,鼓励中国在缅甸投资的企业通过可持续经营的方式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中。这个项目逐渐发展成一个旨在推动中国海外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并在北京的核心商圈建成了实体咖啡店。我们支持有关负责任投资,生物多样性,劳工及妇女平等以及所有能够推动社会良性健康发展的活动和讨论。
瑞安办公
Shui On WORKX (SOWX) is the office business management label of Shui On Land and manages a portfolio of office assets under such brands as Corporate Avenue (CA) and INNO. SOWX’s ethos envisages a platform that first and foremost addresses human-centric needs and at the same time enables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value co-creation. Going forward, SOWX will develop a diversified portfolio of core+flex office solutions with urban central offices as the core of corporate headquarters plus flexible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offices. SOWX has a track record of over 22 years in office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asset management and currently manages a total office footprint of 1.92 million sqm across China.
瑞安办公SHUI ON WORKX是瑞安地产旗下的办公业务管理品牌,目前旗下有企业天地,INNO及其他办公产品。从企业及人的需求出发,秉承“超维办公”理念,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办公服务及开创性的“超维”解决方案。同时瑞安办公SHUI ON WORKX拥有完整的办公业务资管团队,专业且创造性的解决办公业务的设计,开发建设,市场研策,品牌营销,租赁及运营等事项。给客户提供包括企创,社区服务,物业服务,以及数字化服务平台在内的全周期且多元价值创造能力的办公生态服务。全国范围内办公管理面积达192万平方米,办公资产组合的多样性包括在上海的瑞虹企业天地,虹桥天地,瑞安广场。